办学历史
安徽省中医进修班
1952年,创立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
安徽中医学院
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
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
1975年,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
…更多「办学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92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275人。拥有国家杰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6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医务名匠”1人、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3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3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省杰青6人、省优青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2022年,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担任荣誉校长。类别 | 姓名 |
---|---|
国医大师 | 徐经世、李业甫、韩明向 |
全国名中医 | 杨骏、胡国俊、曹恩泽等 |
省级教学名师 | 梁文珍、龙子江、陆翔、刘劲松、尤吾兵、江爱娟等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获评年份 | 级别 |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 王键 | 2009年 | 国家级 |
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 彭代银 | 2010年 | 国家级 |
中医临床技能教学团队 | 王金萍、李保启 | 2010年 | 省级 |
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 | 储全根 | 2010年 | 省级 |
外科护理教学团队 | 徐为群 | 2021年 | 省级 |
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团队 | 陈朝晖 | 2021年 | 省级 |
药物化学教学团队 | 何黎琴 | 2021年 | 省级 |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32个本科专业。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新安书院) |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外事办、港澳台办)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门类 |
---|---|---|
中医学 | 5 | 医学 |
药学 | 4 | 理学 |
中药学 | 4 | 理学 |
针灸推拿学 | 5 | 医学 |
制药工程 | 4 | 工学 |
护理学 | 4 | 理学 |
药物制剂 | 4 | 理学 |
康复治疗学 | 4 | 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4 | 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管理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5 | 医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工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经济学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4 | 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管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4 | 管理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4 | 文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4 | 工学 |
保险学 | 4 | 经济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 | 工学 |
药物分析 | 4 | 理学 |
生物制药 | 4 | 工学 |
医学信息工程 | 4 | 工学 |
中医儿科学 | 5 | 医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 | 工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5 | 医学 |
运动康复 | 4 | 理学 |
中医康复学 | 5 | 医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4 | 理学 |
人工智能 | 4 | 工学 |
医学影像技术 | 4 | 理学 |
医疗保险 | 4 | 管理学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28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建有58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际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 中医药知识挖掘与出版创新服务重点实验室 |
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道地中药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基地) | 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实验室 |
数字化影像技术实验室 | |
中药药剂实验室 | |
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 |
免疫实验室 | |
细胞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 |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 |
经脉脏腑相关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
中医药防治肺系重大疾病应用转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
中药配方颗粒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 | |
安徽省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 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
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安徽省中医肺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安徽省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近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8项。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皖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 | 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研究突破 | 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口服固体制剂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 | 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时间 | 所获奖项 |
---|---|
2006年 | 获“全国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
2018年6月 | 安徽中医药大学入围“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
2023年3月 | 志愿汇全国高校top100,“益动低碳”优秀组织。 |
2023年4月 | 获“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
2024年 | "第二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以“悬壶济世”典故为切入点,以安徽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为形,辅以太极、蛇杖、中草药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中”字,表达中医治病救人的仁德。药葫芦代表以中医济世著称的“北华佗”医学流派,徽派建筑则代表“南新安”的新安医学,两个医学文化在学校交融,得到传承。标志中间部分似手掌形,代表中医的把脉。在徽派建筑(马头墙)框架里,药葫芦内含乾坤太极,又融合了世界常用的蛇杖医学标志,杖也可以理解为针灸之银针,表明在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精华的同时,更有积极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的精神。 |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13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少荃湖校区位于合肥市龙子湖路350号;梅山路校区位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史河路校区位于合肥市史河路45号;六安路校区位于合肥市寿春路300号。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谢瑞瑾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许钒 |
党委副书记 | 周新发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魏骅 |
党委常委、副校长,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桂双英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学校监察专员 | 詹灵杰 |
党委常委、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党委书记 | 聂久胜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 田磊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图书馆
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服务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的重要图书情报信息中心。图书馆现有东新区两馆,现有中医药书库、线装书库、样本书库、外文书库、中文二线书库等各类书库和专业期刊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现拥有阅览座位2449个。2010年建成该馆建成了国家标准化的古籍书库,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有安徽首家古籍修复室。古籍部现有各类古籍3·3万余册,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新安医学文化馆
新安医学文化馆建立于1999年10月,2005年12月进行扩建,展厅面积200平方米。文化馆以“弘扬新安医学,培养中医人才”为办学特色,场馆分为“序厅”、“人文背景”、“医学源流”等多个板块,充分展示了新安医学的辉煌历史和学术成就。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感受新安医学的医学历史积淀,体验新安儒医用心治学、用心治医、儒医双修的文化内涵。华佗像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