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校名字体来源于《芜湖县学记》碑刻拓本。据《芜湖县志》等史料记载,芜湖学宫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崇宁元年(1102年)奉诏扩建,开州县置学(地方办学)之先河。为记其盛,县令林修专请礼部尚书黄裳撰文,由时任无为县守的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芜湖县学记》,并刻碑立于学宫内。1981年9月,省政府公布“县学记碑”为第一批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学院位于芜湖市江北大龙湾,城市道路“米芾路”直达校园东门。学校与身在镜湖区的“县学记碑”隔江相望,同无为县城的“米公祠”亲邻对话。校名字体既有历史渊源,也有文化传承;既便于现代传播,更具地域特色。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自强,开物鼎新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在表达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期望全校师生员工胸怀天下,立身行道,砥砺德行,立志向善。
“自强”语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表达学校师生员工朝乾夕惕,战胜自我,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开物”语出《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意在表达全体师生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致力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
“鼎新”语出《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树立之意,也代表国之重器。意在表达学校转设是高等教育革故鼎新、提档升级的要求,也凸显学校未来工科为主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更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40个社团,涵盖社会服务、科技创新、学业发展、文教体育4大类;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社团开展了包括爱心公交、献血志愿者、搬迁志愿者、迎新年迎新生晚会志愿者等活动在内的志愿者活动;心理健康协会定期举办心理电影赏析、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游园会、心理剧大赛、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沙龙等活动;电子竞赛协会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经验分享会;化学工业与工程协会围绕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及其他创新设计竞赛和科研创新项目,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开放性实验,支持创新领域类的竞赛培训。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