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与历程
2013年基于舟山群岛地理位置特殊性及海洋战略需求,由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图书馆与舟山市图书馆联合提出建设构想,获市委市政府专项财政支持3000万元。一期工程于2014年竣工并开通试用,成为国内首个以海洋知识体系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2022年7月实施网站全面改版升级,通过技术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资源体系
平台整合多维数字资源:
学术数据库:接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智启科创数据库等核心学术资源
特色馆藏:包含地方文献库(舟山方志名人库)、海洋专题数据库及古籍书目库
多媒体资源:每月更新有声读物、电子期刊及新书专辑,2024年成人新书专辑已达5期
共建资源: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实体藏书互通,学校师生可跨馆借阅纸质文献
服务功能
基础服务
提供在线书目检索、参考咨询、志愿者服务等基础功能,支持读者证全城通办通兑。跨系统借阅规则明确注明文献流转流程,楼层导航系统实现全市图书馆物理空间可视化查询。海洋知识服务
开设"海洋微百科"特色栏目,通过碎片化知识传播普及海洋科学。建设'廉政书苑''天籁浙江'等主题资源板块,2024-2025年间举办朗诵大会、读书会评选等文化推广活动。场景化延伸
在朱家尖-普陀山渡轮设置自助借还设备,打造海上流动图书馆。与民宿合作建立家庭图书馆,配置地方文化藏书,形成覆盖海岛社区的'15分钟知识服务圈'。
运营管理
实行领导小组统筹机制,由高校与地方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2025年单位预算公示显示,年度运维资金重点投向数据库采购与技术创新。网络维护公告显示平台服务中断修复响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
用户体系
已持有舟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用户自动获取数字资源使用权限。新用户凭市民卡或第二代身份证即可完成全市图书馆统一注册,实现"一次认证、全域通行"。截止2025年6月,平台注册用户量突破12·8万人。
发展影响
平台建设被纳入舟山公共文化共同体重点项目,其"陆海联动"服务模式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通过与全球海洋科研机构的数据共享,累计支撑海洋领域课题研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知识服务基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