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产
三下锅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如今张家界的三下锅不再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多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脚或猪头肉等选其中三样经过本地的土厨师特殊加工一锅煮,味道较为不错,只有在当地人出入的一些小餐馆才有。
团年菜
“团年菜”是“合菜”的俗称,为土家族过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传明嘉靖年间,土司出兵抗倭,为不误军机,士兵煮合菜提前过年。其制作是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椒条等合成一鼎锅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还别有深意。它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荣传统。
泥鳅钻豆腐
猪油若干,鸡蛋数个,乘泥鳅饥饿之时投入让其将猪油鸡蛋吃完,再取嫩豆腐数块,将泥鳅拌清水置入锅内加盖,慢慢加热。泥鳅钻入豆腐内死去,遂旺火让泥鳅肚内的猪油冒出来,再拌紫苏叶等佐料上火锅,其味较为美味。
山苍子油
山苍子,当地人称“辣姜子”与“山胡椒”,是许多食品的佐料。山苍子可以食鲜子,也可以炸油。
嘎嘎鸡
嘎嘎鸡,又名岩鸡,属鸟纲雉科,因其叫声“嘎嘎”而得名。嘎嘎鸡平常生活在高山峻岭,只是天气晦暗或骤变时才飞上飞下,并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预报气候的变化。嘎嘎鸡长得肥大,一般重1·5至2·5公斤,大的也有3·5至4·5公斤的。它肉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比家鸡香得多,是下酒的名菜,也是名贵的山珍海味之一。
扣肉
扣肉是湘西土家人待客的一道名菜,一般只有煨事办酒席才会上用作主菜。扣肉的做法其采用五花猪肉,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艺制成。虽说是肥肉制成,但吃起来一点也不腻口,味道极其鲜嫩。张家界一般餐馆及酒店都有这道菜,以供旅游者享用。
土家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为土家人招待远方贵客的美味佳肴,通常土家人会拿出家里平常最舍不得的菜肴,经过精心烹调而成。包括进门敬茶、炒米等前奏。十大碗真正体现了土家人热情好客、豪爽耿直的性格。
社饭
“社饭”是土家人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节饭”。其作法是先于节日前上山扯来野葱、社菜,洗净剁碎,放于锅中焙干。煮饭时,先将肥腊肉炒香,铲出待用。煮饭时以三分糯米和一分粘米混煮,粘米半熟后方下糯米,然后将米汤滤净,放进社菜、胡葱和腊肉,搅拌均匀,阴火焖熟。揭开锅盖,香气盈室,其味妙不可言。
华南湍蛙
华南湍蛙,又名石蛙,当地山民俗称“梆梆”,属两栖纲蛙科动物,它是捕捉水蛇的能手。华南湍蛙平常生活在溪流石潭中,有时晚上上岸活动。它与斑鱼交配产子。华南湍蛙无论白天或黑夜,都能发出“梆梆”的叫声,故俗名“梆梆”。华南湍蛙的肉十分细嫩鲜美,尤其烧汤,比鸡汤还香甜。它营养丰富,是名贵食品之一,也是待客的上品。
乌鸡天麻汤
乌鸡天麻汤较具营养价值,是民间滋补“秘方”。张家界八大公山一带的天麻,色金黄,透明发亮,是天麻中的上品。
猪血稀饭
“猪血稀饭”,为土家人祭祀、祭祖等特定场合具有特殊用途特殊意义的特殊食品。每年三月,是“白蒂天王”的生日,届时土家人杀猪祭祀。庙祝时煮“猪血稀饭”祭于神前。凡祭祀之人,都要分吃猪血稀饭一碗。此外,过年杀年猪祭祖,也煮猪血稀饭。寨子里逢人都可舀一碗吃。有远道来客,更要请一碗“猪血稀饭”,甚至有相强之意。
猕猴桃汁
张家界的猕猴桃可谓吸天地之灵气,用其制成的“猕猴桃汁”原汁原味,甘甜可口。
桑植盐豆腐干
清咸丰年间,桑植县城豆腐行业制作的盐豆腐干,畅销长沙、武汉、广州等地,且曾列为贡品。经现代科学分析证明,盐豆腐干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牛奶,且具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等功能。
血豆腐
“血豆腐”,即将豆腐合猪血、猪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状,捋成卵形,以竹筛置火炕上,烟熏烤成腊黄,吃起来耐嚼味香,堪称佐酒上品,亦为土家特色菜。
腊菜
腊菜有腊猪肉、腊牛肉、腊肠、腊肝等,是土家人过年必备佳肴。做法是先月盐水将肉腌泡一星期左右时间,待腌透后,置火炕上烟熏至腊黄,吃时将肉皮火烧水煮,用大蒜炒,别有一番风味,保存好的腊菜可存放几年不变味。
酸鱼肉
土家饮食加工花样颇多,吃法讲究,菜肴讲究酸、辣、香。夏天,天气炎热,不宜吃荤腥,鱼、猪肉又易腐,拌上糯米粉子,腌制成酸鱼肉,既不油腻、腥臭。又防腐、上口,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