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因境内主要道路自强路而得名。建置沿革
1955年,为未央区自强路街道。
1958年,划归新城区,改自强路公社,同年黄金庙、二马路2街道并人。
1966年,改名向阳路公社。
1978年12月,复名自强路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辖建强、明宫、麟德、航建、栖凤、自强、向荣、阳光8个社区;下设68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自强路街道辖9个社区。办事处驻自强东路491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610102006001 | 111 | 建强社区 |
610102006002 | 111 | 明宫社区 |
610102006003 | 111 | 麟德社区 |
610102006004 | 111 | 航建社区 |
610102006005 | 111 | 栖枫社区 |
610102006006 | 111 | 自强社区 |
610102006007 | 111 | 向荣社区 |
610102006008 | 111 | 阳光社区 |
610102006009 | 111 | 联志社区 |
地理环境
自强路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北部。东至童家巷与太华路街道相邻,南以陇海铁路为界与解放门街道接壤,西与莲湖区北关街道相连,北与未央区大明宫街道为邻。距区人民政府2·1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1千米,总面积2·34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辖区总人口42527人,城镇化率100%。总人口中,男性21816人,占51·3%;女性20711人,占48·7%;14岁以下2977人,占7%;15—64岁32746人,占77%;65岁以上6804人,占16%。2011年,人口出生率5·88‰,人口死亡率1·72‰,人口自然增长率4·1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17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自强路街道财政总收入0·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492万元,增值税263万元,企业所得税607万元,个人所得税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5%、20%、18%。居民可支配收入2·1万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
2011年,自强路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1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商业网点312个,职工78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9%。
交通运输
自强路街道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侯西铁路、包西铁路等过境,地铁二号、四号线通勤。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有剧院1座,座位1300个,每万人拥有30·24个,年演出80场次,观众达80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16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5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6人。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274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4所,在校生1702人,专任教师1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61人,专任教师8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05人;中等职业学校l所,在校生751人。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医院2个;病床134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26张,固定资产总值0·42亿元。卫生人员103人,其中执业医师4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3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04人、执业(助理)医师13·1人、注册护士1·1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万人次,出院病人0·06万人次。社会保障
2011年,自强路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60户,人数3969人,支出92·89万元,比上年增长56·5%;城市医疗救助190人次,支出33·31万元,比上年增长7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9人。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9个,安置残疾职工4人。新增就业人员1650人,有10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2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截至2011年末,自强路街道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件,结案7件,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7件,占100%,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7件,结案率100%。
风景名胜
大明宫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今自强路街道境内。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
1961年3月4日,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9日,史诗纪录片《大明宫》在联合国总部首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联合国首映的先河。2014年6月22日,大明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旅游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