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清道光三年(1823年),燊海井开凿挖掘。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燊海井开钻。
1949年,燊海井继续生产天然气和煎盐。
1983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燊海井进行修复。
1985年1月,燊海井完成修复工作。
2008年2月,燊海井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盐业园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筑格局
结构
燊海井其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灶房和柜房等。
1985年经过修复后的燊海井,从地面厂房建筑和生产设施(包括钻井、制盐)保留了原始的布局和面貌。正面是双扇漆黑的大门,其上匾额书有井名。进门井场的左面是竖立着井架及碓房,碓房内陈列着碓架和使用过的钻治井和生产工具。井场的右面是车房,房内陈设着一架完好的大型绞车(俗称地车、或大车)及附属设施。
井房
燊海井高6米,长14米,宽6米,以10根柱子为支撑。燊海井
燊海井采用石圈和木柱固井,井口有18厘米,井径为16厘米左右。木柱下,深度在64~125米之间,井径为11·4厘米,而其下至井底,井径则为10·6厘米。天车
…更多「建筑格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燊字从字典上解释为旺盛之意,在此就代表火木兴旺,地下天然气十分丰富,而“海”字代表着地下卤水的丰盛,“燊海井”三字是盐场主讨个吉利的说法,希望盐场生意红红火火,长长久久。
燊海井灶在历史上曾几度更名,先为元吕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为过益记德信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等。
诗文
…更多「历史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研究价值
中国自战国末期已开始凿井制盐,而北宋时期发明的顿钻是世界钻井技术史上的一项标志性成就。燊海井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的清代工业遗产,是传统井盐生产的“活化石”,有着特殊的技术史价值和工业史价值。
传承保护
1988年1月,燊海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以燊海井为主要载体的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9月,燊海井古盐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工业遗产项目。
…更多「传承保护」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1995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3月,燊海井景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9年,燊海井被评为自贡市廉洁文化基地
2019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2020年,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燊海井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街289号。燊海井开放时间
夏季2月至10月:每周一至周日8:30-17:30
优惠信息
…更多「旅游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