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简介
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是株洲市人民政府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依托株洲市职业教育与科技研发的优势资源,为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建设能力、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而强力推出的重大举措。
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13·9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整体包括“一城十一校,三馆五中心”,具体为市图书馆、市科技馆、职教大学城体育馆,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实训中心、技能认证中心、研发孵化中心以及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拟布局一个城市级共享区和三个校际级共享区,总体形成“两片五轴多核心”的空间结构,突出教育、研发、服务、居住4大主题功能。职教大学城2009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基本建成,2015年全面建成,2020年成熟完善。规划2020年实现人口规模20至25万,在校学历教育学生人数10至12万,年均培训学生人数10万。
…更多「园区简介」介绍请查阅全文…
发展定位
株洲职教城的基本定位是“立足株洲、服务全省、面向全国”,打造成为株洲的“城市名片、两型典范、技师摇篮、发展引擎”和“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实现从单一教育功能的职教园区到功能多元、形象独特并体现“两型”特色的园区,与株洲老城、云龙新城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逐步奠定“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知识城
…更多「发展定位」介绍请查阅全文…
区位优势
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位于株洲市东北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先导区的云龙示范区,是湖南核心城市圈的融合区域。北临长沙,西接湘潭,距长沙、湘潭市中心和机场都只有20 分钟车程;依龙母河两岸而立,域内沪昆高速、长株高速、云龙大道、长株潭城际铁路贯穿其中,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生态及产业基础优势。
总体规划
株洲职教大学城定位为“城市名片、两型典范、发展引擎”,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13·9平方公里,整体包括“一城十一校,三馆五中心”,具体为市图书馆、市科技馆、职教大学城体育馆,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实训中心、技能认证中心、研发孵化中心以及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拟布局一个城市级共享区和三个校际级共享区,总体形成“两片五轴多核心”的空间结构,突出教育、研发、服务、居住4大主题功能。职教大学城2009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基本建成,2015年全面建成,2020年成熟完善。规划2020年实现人口规模20至25万,在校学历教育学生人数10至12万,年均培训学生人数10万。
…更多「总体规划」介绍请查阅全文…
园区特色
生态
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规划深入场地,细致研究园区山水的要素特色,塑造体现教育创新集聚区、书香优雅的文化美的形象,确立六大城市设计策略。
1·龙河水映城
龙母河沿线总体呈现功能发展和景观生态塑造两带合一的特色。沿线不仅将集聚区域内的教育共享、科研创新等核心功能,还着重塑造滨水多元丰富的公共开敞空间。
…更多「园区特色」介绍请查阅全文…
项目意义
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作为两型示范建设的先行项目,率先带动云龙新城的发展建设,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园区;有效提高株洲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使株洲职业教育这一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迅速做优做强;较好推动位于商业繁华区的原校址按“两型社会”要求进行旧城改造,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同时院校集中建设还能节约土地和共享资源,发挥产业、科研等带来的集聚效应,将对株洲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建设步骤
(待定)
第一步,起步阶段(2009—2011年),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
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构建好整体基本框架。
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13—2015年),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完善职教大学城建设。
项目进展
初步进展
职教大学城自2009年底开工建设以来,核心区(教育片区)路网已基本拉通,水、电、气、通信等市政设施全部到位,部分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已有两座桥梁竣工验收并实现通车。并且,于2011年7月实现职教大学城公交开通,教育片区格局基本形成。
(一)完成了高屋建瓴的科学规划。经过7次调整,完成了职教大学城从“园”到“城”的整体控制性规划,勾勒了一个聚人、聚校、聚财,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职教大学城规划蓝图。实现从单一教育功能的职教园到多功能多元、形象独特并体现“两型”特色的职教城区,与株洲老城、云龙新城和周边的地区协调发展。
…更多「项目进展」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