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秦始皇八年(前214年),始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3个郡,古伶仃洋上的香山岛(含今香洲区域)属南海郡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朝平定南越,香山岛属汉南海郡番禺县地。
宋永初元年至陈祯明三年(420~589年),历宋、齐、梁、陈4个朝代(史称南朝),香山岛属南朝东官郡宝安县地。
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东莞县在香山岛(今香洲区山场村)设置文顺乡,为地方行政单位。同时,在乡的驻地濠潭(今香洲区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北宋初,整个文顺乡改为地方行政单位香山镇。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新设置香山寨,属其管辖。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东莞县香山镇并与南海、新会、番禺、东莞四县部分沿海之地合并设置香山县(县址在山场村附近),隶属广州府。今香洲区域属香山县长安乡管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县改乡为坊都,长安乡改为恭常都,香山县属恭常都。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香山县改都为镇,恭常都改为恭常镇,且分为上恭镇、下恭镇。今香洲地域时为香山县上、下恭镇辖地。宣统二年(1910年),香山改镇为区,今香洲地域时为香山县第六区、第七区辖地。
民国元年(1912年)香山第七区改称第五区,辖今香洲城区街道以及前山、拱北、南屏等。第六区名称与辖地不变,仍辖唐家湾一带。民国14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香山县改称中山县,隶属广州行政区管辖。民国19年—23年(1930—1934年),中山县政府驻唐家。民国35年(1946年),中山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原广州行政区)管辖。
1952年12月,中山县渔民区人民政府成立,驻唐家。管理县南的香洲、唐家、湾仔等渔港及原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管辖的岛屿。
1953年4月7日,经政务院批准成立珠海县,县政府驻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珠海县管辖范围为原中山县渔民区所属的渔港区及海岛并珠江口外的三灶、小林、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担杆、三门列岛等100多个岛屿,以及原属中山县五区的前山、吉大、南屏、北山、湾仔、大小横琴、拱北关闸,原属东莞县的万顷沙等地。同年5月,珠海县分4个区:第一区(唐家片)、第二区(前山片)、第三区(三灶片)、第四区(万顷沙片)。
1957年1月,在香洲地域珠海县实行区域调整,并为14个乡、3个镇和3个场;3月1日,中山、珠海两县调换部分区域:中山所属康济、翠微、造贝、下栅、东岸、官塘等乡划归珠海县管辖。
1961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珠海县建制,县人民委员会驻香洲镇。设前山区、下栅区、三灶区、香洲区、湾仔区、万山区6个区,今香洲区域划分为香洲、前山、翠微、南屏、湾仔、下栅、唐家、万山、担杆9个人民公社以及那洲林场和银坑养殖场。
1979年3月5日,撤销珠海县设立珠海市,初为省及地区同辖。同时在香洲地域设立香洲区和拱北区,均为市政府派出机构;11月,改为省辖市。
1984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香洲区,县级建制,管辖范围为1961年4月恢复珠海县建制时的行政区域,隶属珠海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5月25日,香洲地域区乡名称数及范围确定。设立第一区(唐家区)、第二区(前山区)、第三区(三灶区)、第四区(万顷沙区)4个区和44个乡。
1955年7月,珠海县把原香洲地域的第一、二、三区分别更名为唐家区、前山区和三灶区。
1956年10月,香洲区开展并乡撤区工作。成立唐家、万山、下栅、前山、翠微、南屏、湾仔、三灶、南水、小林、万顷沙、香洲、银坑13个大乡(镇、场)。
1984年8月1日,香洲区成立,下辖12个区(唐家区、下栅区、前山区、南屏区、湾仔区、小林区、南水区、三灶区、万山区、桂山区、担杆区、香洲渔民区)、2个街道(城区街道、联乡街道),以及银坑蚝场、那洲林场为区辖单位。
1985年3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香洲区设置南屏、唐家、湾仔、前山、下栅5个乡级镇的建制,分别属同名区辖下的乡级镇。5月13日,下栅区更名为金鼎区,其所辖乡级镇下栅镇名称不变。
1986年11月26日,撤销前山等12个区公所、白石等7个乡和唐家等5个乡级镇建制;撤销拱北区关闸、北岭、吉大、夏湾4个乡。设置翠香、狮山、渔民、凤凰四个街道办事处。
1987年,横琴由湾仔镇划出,设立横琴乡。4月,各区(公所)改设为镇(乡)人民政府是基层政权组织。原各区(公所)所辖的镇改为居民小区并成立居委会,为镇辖下的居民自治组织。同年,香洲区下辖11个镇、4个街道、1个乡。即:唐家镇、金鼎镇、前山镇、南屏镇、湾仔镇、南水镇、三灶镇、小林镇、万山镇、担杆镇、桂山镇,狮山街道、翠香街道、渔民街道、凤凰街道,横琴乡。
1988年12月,珠海市政府将万山、桂山、担杆等海岛组成万山管理区;同月,将原属香洲区的三灶、南水、小林等镇与平沙农场、红旗农场等地划出组成三灶管理区。万山、三灶2个管理区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县级建制,行政区域仍属香洲区,经济及社会事务均独立管理。同月,珠海市撤销拱北区,划归香洲区管辖,分别设立拱北街道和吉大街道。香洲辖区为11个镇、6个街道、1个乡。
1989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横琴乡改为横琴镇,仍为香洲辖区。
1992年7月,成立横琴经济开发区。
1993年8月,成立淇澳管理区,由珠海市直管。
1998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万山区,下辖桂山镇、担杆镇、万山镇3个建制镇及东澳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
1989年2月12日,广东省政府同意香洲区撤销横琴乡建制,设置横琴镇建制,管辖原乡的行政区域。
1992年7月,成立横琴经济开发区。
1998年9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万山区,下辖桂山镇、担杆镇、万山镇3个建制镇及东澳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9年6月,香洲区撤销凤凰街道、渔民街道及其办事处,增设香湾、梅华、明珠街道。全区辖7个街道,即:
狮山、翠香、拱北、吉大、香湾、梅华、明珠街道。各镇(街道)所辖范围有所调整。唐家镇辖唐家居民小区、唐家村、鸡山村和后环村,共1个居民小区3个村。香湾街道辖海虹、碧涛、北堤、华子石、香凤、朝阳、湾仔沙、海霞8个居民小区及卫星鱼村、海城渔村、香龙渔村、湾仔沙蚝民村、华前村5个村。
2001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珠海市金湾区,原属香洲区南水、三灶、小林3镇以及荷包、高栏等岛屿,即原三灶管理区和珠海港管理区的辖镇划转金湾区管辖。同月,撤销前山镇改为前山街道;撤销明珠街道,辖区划归前山街道。
2002年3月,唐家镇和金鼎镇合并成立唐家湾镇。唐家湾镇辖原唐家、金鼎两镇的社区(2003年淇澳村重新划归唐家湾镇辖)。4月,撤销湾仔镇改为湾仔街道。9月,香洲区所有街道、镇所辖行政村(包括渔民村、蚝民村)改设社区;各街道、镇辖居民小区改称社区,社区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3年7月,横琴镇划归香洲区管辖,横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当地经济开发建设管理,横琴镇的社区管理和社会事务移交香洲区负责。同年,唐家镇、金鼎镇合并为唐家湾镇,湾仔镇改为湾仔街道。
2006年6月30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发文,根据《珠海(国家)高新区体制调整方案》,珠海高新区主园区调整至唐家湾地区,主园区实行“市区共建,以市为主”。唐家湾镇由原来的香洲区管辖调整为“珠海高新区和唐家湾镇合一,由珠海市直管”。7月,珠海高新区和唐家湾镇作出“区镇合一”的体制调整。
2008年10月,横琴镇重新调整为“区镇合一,由市直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
2009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成立。
2012年,香洲区新设立15个社区居委会:华发、春泽、桂花、昌平、园林、海天、石花、景莲、洲仔、南美、悦城、鸿业、仁恒、敬业、创业社区居委会。全区辖南屏镇和拱北、吉大、狮山、翠香、香湾、梅华、前山、湾仔8个街道办事处,共122个社区居委会。
2014年,南屏镇设立茂丰社区和永济社区,翠香街道银桦社区拆分为银桦、钰海社区,新竹社区拆分为新竹、安宁社区,共增设4个社区,全区社区数增至126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香洲区辖9个街道(拱北街道、吉大街道、翠香街道、狮山街道、香湾街道、梅华街道、前山街道、湾仔街道、凤山街道)、6个镇(南屏镇、唐家湾镇、横琴镇、桂山镇、万山镇、担杆镇)。其中,唐家湾镇由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横琴镇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代管,桂山镇、担杆镇、万山镇由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代管,另设立南屏科技工业园、珠海保税区、三溪科创小镇发展中心、洪湾商贸物流中心。香洲区实际管辖9个街道、1个镇。香洲区人民政府驻翠景路99号香洲区行政中心五楼。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香洲区,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西岸,东水连香港,西连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南接壤澳门,北岭中山市,背倚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辖区总面积555·29平方千米。香洲区地形地貌
香洲区域露出地层较简单,除广泛发育第四系外,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
香洲区大陆部分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次紫金—博罗断裂带和莲花山断裂带的西南段,并被北西向的西江断裂部分割成梯形断块。岛屿部分属北东向的万山隆起带。东南和西北两侧,分别与珠江口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和陆地上的珠江三角洲盆地相邻。香洲区地壳经历长期复杂的构造变动。主要有加里东、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四期,其中以燕山运动影响范围最广,以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和岩浆活动强烈为特征。主要断裂构造有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北东东向三组。北东向断裂有五桂山南麓断裂、南屏断裂、山塘—那洲断裂、南屏—唐家断裂、深井断裂;北西向断裂有西江断裂、翠微断裂、牛头—隘洲断裂;近东西—北东东向断裂有洲仔断裂、三灶中断裂和海区断裂。
香洲区域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成断块式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各断块山体、断块山体内的低平地和凹陷平原的展布方向呈北东向。珠江口岸外沉积盆地展布亦东北向。珠江入海水道,如磨刀门水道,均呈北西走向。
凤凰山: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珠海市城区北面,属沿海丘陵地区,山地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凤凰山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
气候
香洲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指1981—2010年,下同)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水2080·6毫米。
水文
前山河:前山河发源于中山的五桂山,全长25千米,在珠海的流域长度为8千米。前山河是主城市区内和连接内地的一条河流,也是市区和澳门地区的主要水源地。
自然灾害
2018年,香洲区受4个台风影响,与常年持平,其中3个台风带来严重风雨影响,较常年同期(1·3个)偏多。台风“山竹”对全区造成严重影响,其强度强、范围广、大风影响时间长、强降雨点多面广,是历史上影响最严重的台风之一。
2023年,香洲区受台风影响偏重,造成严重影响台风有3个(“泰利”“苏拉”“小犬”),其中台风“苏拉”风雨影响最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0—2020年,香洲区年平均降水量2071·8毫米,平均径流深1380·5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4·9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39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0·53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资源不足,人均自产水资源占有量418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3%。当地水资源利用总量1·49亿立方米,利用率30·3%。珠海入境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入境客水量1238·91亿立方米。计入境水资源后,人均水资源量5·17万立方米,为全省人均的40倍。
土地资源
香洲区土壤大致分为三大类:水稻土、自然土壤、旱地土壤。
水稻土是香洲区最主要的农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是前山河、磨刀门等河流出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以及丘陵地的宽谷盆地等冲积洪积平原地区,水稻土以金鼎、前山、南屏分布面较大。
自然土壤赤红壤是香洲区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台地和海岛地区,1989年总面积23·02万亩,只有赤红壤一个亚类。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香洲区域主要野生动物有169种,分属于4纲28目61科。低山丘陵区有猕猴、野猪、赤麂、南狐、大灵猫、小灵猫、豹猫、水獭、"獾、红颊獾、穿山甲、赤腹松鼠、豪猪及各种鼠类。鸟类有八声杜鹃、鸭属鸟类、暗灰鹃赐、喜鹊、黑卷尾、白腹姬鸽、画眉、黑脸嗓眉、柳莺、褐翅鸦鹃,以及斑鸠、鹧鸪、八哥和一些猛禽类。蛇类和龟鳖类也较丰富。在万山岛上发现红领绿鹦鹉等珍稀动物。
在海滩、沼泽区有白胸苦恶鸟、绿鹭、苍鹭、池鹭、白鹭等,滩地外缘水面上有斑嘴鹣鹏、野鸭及白骨顶等水鸟。
水产资源
香洲辖区海域中,资源丰富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近200种,在海洋捕捞中主要经济鱼类有70多种:灰星鲨(沉水鲨)、中华青鳞(青鳞)、金色小沙丁(横泽)、鲋鱼(三黎)、斑鲧(黄鱼)、鲋鱼(曹白)、黄卿(黄雀)、七丝鲚(马齐)、马条蛇(九棍、沙丁))、海鲍(赤鱼)、海鮼(山鳝))、四指皱(马皱)、短尾大眼绸(大眼鸡、目连)、兰园(池鱼)、乌娼(黑娼)、头梅童鱼(黄皮、狮头)、大黄鱼(黄花)、兽鱼(敏鱼)、金钱鱼(红三)、断斑石鲈(头鲈)、黄带鲱鲤(红线)、带鱼(牙带)、康氏马鲛(马鲛)、中国纂(白娼)、刺娼(南)、印度双鳍娼(双尾娼)、扁舵(杜仲)、黄鳍马面(羊鱼)、中华乌塘鲜(乌鱼)、舌蹋(龙利)、(甫鱼)、公鱼仔、海河等。
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绿新对虾、周氏新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龙虾、毛虾(银虾)以及锯缘青蟹、梭子蟹(化蟹)等。
贝类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青口螺、淡菜)、坭姑(蚰)、毛蛸(六蜡)、文蜡(沙螺)、扇贝、鲍(鲍鱼)、兰蛤(白现)、乌贼(墨鱼)、日本枪乌贼(鱿鱼)、章鱼(八爪)等。
藻类有:广东紫菜、石花菜、江、马尾藻、虎苔、鹅掌菜等。滩涂海湾底质多泥沙,地势平坦,水质肥沃,是各种鱼类繁殖、生长、索饵、徊游、栖息的场所,形成不同渔场的鱼汛。
植物资源
香洲区植被主要组成种类有145科385属556种,其中以热带性属种较多,常见有大戟科、桑科、棕榈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梧桐科、豆科、五加科、杜英科、野牡丹科、茶科、芸香科、五桠果科等。
矿产资源
石料:香洲区蕴藏的石料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北部的凤凰山区、中部的板樟山区、南部的牛筋山区。
砂料:香洲区金鼎的石英砂矿床,矿体主要由石英砂组成,矿砂总储量2000余万立方米。
黏土及高岭土:香洲区有多种类型的黏土矿及高岭土矿。冲积—潟湖堆积型黏土矿,以位于山场—南村—红山地段的红山黏土矿质量较好,远景储量1500万立方米。柠溪、横琴岛的深井、二井,金鼎的河头埔、留诗山等地有风化岩脉型高岭土矿;金鼎、前山等地的山麓有冲积型黏土矿。
人口
2023年,香洲区常住总人口114·78万人,比上年增加0·80万人,增长0·7%。全区户籍人口79·86万人,增长3·2%。
截至2023年末,香洲区(统计范畴包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新区和鹤洲一体化区域)常住人口为141·79万人,城镇化率为99·92%。
政治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刘力 |
区长 | 张会洋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陈静 |
区政协主席 | 容立雄 |
领导信息截至2025年2月 |
经济
综述
2022年香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7·1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666·0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080·62亿元,下降0·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0·0:38·1:61·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3·8%,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2·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9·0%。2022年,香洲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36万元。
2023年,香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4·8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9·61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83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的比例为0·0:38·3:61·7。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1%,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0·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8%。2023年,香洲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6·22万元。
2024年上半年,香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7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6亿元,同比下降2·8%;第二产业增加值410·52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594·91亿元,同比增长1·1%。
根据珠海市统计局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香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6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7亿元,同比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716·5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283·69亿元,同比增长0·4%。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香洲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9·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2%,工业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增长47·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6·7%。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5%。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下降25·7%,办公楼投资下降17·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9·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02·39万平方米,下降6·3%,其中住宅463·50万平方米,增长1·4%。商品房竣工面积77·87万平方米,增长10·6%,其中住宅53·74万平方米,增长176·3%。商品房销售面积62·60万平方米,增长41·3%,其中住宅46·89万平方米,增长49·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81·19万平方米,增长30·6%,其中住宅79·57万平方米,增长54·7%。
财政
2023年,香洲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7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税务部门组织收入32·05亿元,增长10·0%。在税务部门组织收入中,增值税10·51亿元,增长45·4%;企业所得税3·92亿元,增长8·7%;房产税2·43亿元,增长27·4%。
第一产业
2023年,香洲区农作物播种面积412·17亩,同比减少17·4%;全年农作物总产量456·36吨,增长104·6%。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43·0亩,产量34·0吨;薯类播种面积4·0亩,产量(折粮)0·4吨;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65·17亩,产量421·96吨。第二产业
2023年,香洲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15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7%,民营企业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3·9%,股份制企业增长11·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为323·28亿元,增长14·0%;重工业为178·86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64·4:35·6。
六大工业支柱行业增加值合计45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电气机械器材、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专用设2023年,香洲区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和水生产供应业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09·15亿元、40·63亿元、29·61亿元、14·51亿元和9·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10·1%、10·3%、28·3%和2·3%;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47·85亿元,同比下降8·9%。
2023年,香洲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减少1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5%,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减少1·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0%,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2023年,香洲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72·57亿元,同比增长9·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产值1429·80亿元,增长1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42·30亿元,下降5·2%。轻工业产值887·01亿元,增长15·9%;重工业产值785·57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为53·0:47·0。
2023年,香洲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85·82%。实现利润总额306·81亿元,同比减少9·8%。亏损企业97家,亏损面25·2%,亏损额合计8·61亿元,同比增长50·2%。
截至2023年末,香洲区拥有资质等级以上独立核算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47家。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香洲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8·9亿元,同比增长6·5%;利润总额53·78亿元,同比增长12·7%。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3%,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6·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2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9·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下降17·3%。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2023年,香洲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02亿元,同比增长3·1%。批发业销售额1505·54亿元,增长5·7%;零售业销售额455·84亿元,增长1·5%;住宿业营业额30·32亿元,增长38·2%;餐饮业营业额68·74亿元,增长17·0%。
2023年,香洲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97·07亿元,下降6·2%;汽车类零售额95·68亿元,下降16·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54·48亿元,下降3·0%;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1·05亿元,增长40·5%;烟酒类零售额27·82亿元,增长31·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78亿元,下降4·6%;日用品类零售额7·50亿元,下降11·1%;化妆品类零售额7·25亿元,增长13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98亿元,下降2·2%;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5·99亿元,下降9·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3·99亿元,增长23·1%;饮料类零售额2·15亿元,下降15·6%;书报杂志类零售额1·57亿元,下降2·9%;五金、电料类零售额1·34亿元,增长73·0%;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1·03亿元,增长66·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67亿元,下降7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26亿元,下降42·4%;家具类零售额0·09亿元,下降36·7%;其余类别零售额共计1·10亿元,下降44·2%。
2023年,香洲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26家,同比增加28·0%;全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705万美元,同比减少78·7%。
交通运输
公路
香洲区境内有粤西沿海高速、京珠高速、太澳高速四条高速公路。铁路
广珠城际铁路由北面的广州市广州南站途经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的珠海站(又称珠海拱北站),整条线路总长177·3千米,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其中广州南站至珠海站为116千米,广州南至珠海北为93千米,小榄站至新会站为26·328千米,珠海机场支线为35·3千米,并经延伸线连接珠海机场,又设一支线由中山市小榄镇经中山市古镇,跨西江,连接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东甲,设珠海北站、珠海站、明珠站、前山站、唐家湾站。有轨电车
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是珠海市运营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2017年10月13日正式开通运营,全线途径香洲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香洲区共有中小学校92所,其中,公办学校72所,包括小学51所、初中21所;民办学校20所,包括小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师人数8596人,其中公办学校教师6819人,民办学校教师1777人;学生149054人,其中公办学校学生118036人,民办学校学生31018人。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底,香洲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助324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52家,占全市的28·3%。2023年末,全区拥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12家。全年共有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资助、1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认定资助、5项市级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立项。2023年珠海市科技进步奖全区共9项获奖,占全市的56·3%;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1家企业获国赛新材料领域第二名、初创组优胜奖,全市仅1家;7家企业获省赛初创组奖项,占全市的70%;14家企业获市赛奖项,占全市的46·7%。全区在册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3家。众创空间1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2家。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香洲区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5个。2023年,香洲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各级文艺团体获市级以上优秀文艺作品94个。全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个,设立非遗传承基地28个。医疗卫生
2023年,香洲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7家。全区民营医疗机构共有546家,其中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5家,门诊部153家,卫生站7家,诊所294家,医务室10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81人,执业及助理医师2703人,注册护士2634人。2023年,全区实有卫生机构床位909张。体育事业
2023年,香洲区共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37个,其中体育总会1个,单项体育协会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个;建有镇(街道)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10个,其中省aa级站9个,省a级站1个。全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人,打造“香洲体育大课堂”公益培训系列活动培训业余匹克球爱好者近100人,再培训救生员岗位技能超218人,完成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2665人次。社会保障
2023年,香洲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31元,比上年增长2·9%。
环保事业
2023年,香洲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同比2022年持平,国考断面前山河石角咀水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珠海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目标,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维持100%,优于考核目标要求;全区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包括大镜山水库、竹仙洞水库、广昌泵站)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达到或优于ⅲ类的饮用水水源比例为1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6·0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8%。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香洲”得名源于香洲商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香山(今中山)人王说、新宁(今台山)人伍于政以及戴国安、冯宪章等人,发起垦辟商埠并草拟开埠章程四十条报请两广总督张人骏呈清朝廷核准,在下恭镇九洲环与香山场之间的地带(今香埠路一带)集股开辟商埠。埠名取香山场之“香”字与九洲环之“洲”字,定名“香洲商埠”。宣统元年(1909年)3月,香洲商埠开埠。香洲由此得名,相沿至今。文物古迹
香洲区有20多处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芳家宅,以及竹仙洞、杨氏大宗祠、石溪摩崖石刻群等。
截至2020年,香洲区存庙宇25间,主要有北帝庙、观音庙、关帝庙、土地公庙等。山场北帝庙位于翠香街道山场社区,始建于唐宋时期,北帝、城隍合祀。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曾多次修葺。庙宇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三进夹两天井,占地面积247平方米。有前殿、中厅和后殿。大殿祀北帝,后殿祀城隍。
北山杨氏大宗祠
位于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北山正街59号。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02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山杨氏大宗祠是珠海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是研究珠海祠堂文化和北山杨氏家族史重要遗存。杨氏大宗祠内设有杨匏安陈列馆,2018年12月15日开始免费对外开放,为香洲区红色主题馆,展陈面积600平方米,全方位展示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杨匏安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崇高气节。2020年,接待各类参观团体251场,接待人数6621人,自由参观游客2·3万人次。
梅溪石牌坊
位于香洲区凤山街道梅溪社区旅游路旁梅溪牌坊旅游景区内。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位于香洲区凤山街道梅溪社区旅游路旁梅溪牌坊旅游景区内。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坐东南向西北。现存西“乐善好施”、东“乐善好施”“急公好义”3座牌坊和1座台基,占地面积383平方米。是光绪皇帝为表彰陈芳及其父母所做善举而赐建。3座牌坊均面阔3间,榫卯结构,庑殿顶,石斗拱,石阑额,石柱下置角柱石、须弥座,脊上立鸱吻、鳌鱼和火焰宝珠,雕刻花卉、瓜果、人物、瑞兽、暗八仙。2006年,与陈芳家宅、陈芳家族墓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溪摩崖石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香洲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个。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级别 |
---|---|---|
传统医药(ⅸ) | 一指禅推拿 | 国家级 |
传统音乐(ⅱ) | 沙田民歌 | 省级 |
传统舞蹈(ⅲ) | 前山凤鸡舞 | 省级 |
传统医药(ⅳ) | 孙氏踩跷理筋术 | 省级 |
传统戏剧(ⅳ) | 粤剧(曲) | 市级 |
传统手工技艺(ⅷ) | 古琴斫造工艺 | 市级 |
杂技与竞技(v) | 造贝林九棍 | 区级 |
民俗(x) | 长沙墟卢相公诞 | 区级 |
传统技艺(v) | 官酿梅子酒 | 区级 |
方言
香洲区所在的珠海原属香山。据清末民初的《香山县乡土志·人类》记载,在香山一带有客民、畲、瑶、疍民和卢亭等族类,因此古代香山地区有几种不同的方言。近代以后,香洲地区有粤、客家和闽等种方言,以粤方言为主。1953年后,随着非粤籍人员的迁入,香洲地区出现北方方音。80年代后,非粤音人口大批迁入,但香洲方言仍以粤方言为主,其他方言为辅。
香洲区粤方言根据其内部差异,有城区南部粤语音系(香洲以西和西南的前山、湾仔和横琴等地,其除湾仔有部分人讲水上话以外,其余均以操粤语为主,其中以前山话为主)、城区北部粤语音系(香洲以北的唐家、金鼎)和南屏镇部分村的粤语音系、水上话(属粤方言范畴,但与珠海本地粤音差异较大,以至本地人视为另一种方言。香洲区的南屏、唐家有很多居民操水上话,湾仔、南水、前山、拱北等地虽有疍民,但极为分散)。
客家话主要流行于香洲的夏美、里外神前、华子石、胡湾、蚝队,前山的东坑村,湾仔的连屏、银坑、南联,金鼎镇的永丰等。闽南话主要流行于拱北关闸一带及淇澳。
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许多外地农民和商人迁往定居或承包土地,因此,香洲区域的方言除粤方言、客家话、闽南话外,广西、潮汕、茂名高州等地话也开始流行。由于学校推行普通话,学生会听能讲普通话。同时,随着普通话逐渐流行,讲普通话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并与当地居民来往密切,香洲区会听能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基本普及普通话。
风景名胜
香洲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区内有珠海渔女、珠海歌剧院、情侣路、香炉湾沙滩、海天驿站、石景山、海滨公园、圆明新园、梅溪牌坊、农科奇观等特色旅游景点,以及20多处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芳家宅,以及竹仙洞、杨氏大宗祠、石溪摩崖石刻群等。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原称伶仃洋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千米,海底隧道长约6·75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港珠澳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g4-京港澳高速以及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部分路段。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农科奇观
农科奇观位于珠海市梅溪双龙山下,占地2000亩,是直属珠海市的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农业旅游观光园,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优美、展示高科技农业的现代观光农场。依靠现代农业高科技,农科奇观创造出无土种植而开花结果,四季常青的神话。在这里,水槽上种出各种珍稀奇特的蔬菜瓜果和又大又甜的哈密瓜;碎石中栽培出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瓶子里育出有花中幽客之称的蝴蝶兰。农科奇观现已成为集旅游观光、学生旅馆、第二课堂于一体大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其中的“高科技无土培植观赏中心”、“珍奇瓜果蔬菜园”、“八卦田园”、“溪流捕鱼”、“林荫野炊”等十多处景观和项目。
共乐园
共乐园始建于宣统元年(1900年),原名“小玲珑山馆”。民国10年(1921年),改名“共乐园”,寓与民同乐之意。民国21年(1932年),唐绍仪公开将共乐园捐献给唐家村。进入公园不远,有一座典雅的石牌坊,这原为共乐园园门,门额“共乐园”三字,为唐绍仪手迹;联曰:“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当年汪精卫的手书。园内有多种树龄近百年的名贵树木,有株罗汉松乃唐绍仪于民国9年(1920年)栽种。田园别墅前有株柠檬桉树、挺拔参天,是京剧艺术梅兰芳应邀游园时亲手所值。园内还有一棵国内稀有的日本树种黑松,是孙中山先生得知唐绍仪建共乐园时特赠种的。民国21年(1932年)唐绍仪赠予唐家村,让村民休憩娱乐。
珠海渔女
珠海渔女雕像位于珠海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是珠海城市的象征。该雕像建成于1982年,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所作,由花岗岩石材10吨,分70件组合而成,通高9·9米。
著名人物
姓名 | 介绍 |
---|---|
鲍俊 | 道光进士、清代岭南才子 |
郑仲 | 变卖牧场资助革命的同盟会员 |
徐宗汉 | 筹划黄花岗起义的同盟会员 |
徐润 | 实业家 |
徐慕兰 | 同盟会员;孙中山最早的战友之一 |
容星桥 | 临时政府总统府高级顾问 |
梁定慧 | 最早参加同盟会的女会员之一 |
唐铁魂 | 北伐战争中牺牲烈士 |
唐雄 | 支持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后帮助孙中山脱险 |
容闳 | 中国第一位在美国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中国近代化先驱和开拓者 |
唐绍仪 | 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
陈芳 | 中国驻夏威夷王国第一任领事 |
蔡廷干 | 民国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 |
梁如浩 | 国民政府外交总长 |
唐悦良 | 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代理外交部长 |
黄宽 | 中国第一个留学英国并取得西医行医执照的著名西医和医学教育家 |
唐国安 | 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 |
韦悫 | 革命家、教育家、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家 |
唐廷枢 | 创建中国第一个运用机械采煤的煤矿——开平矿务局的近代实业家 |
徐润 | 创办同文书局的近代民族工商业代表 |
蔡昌 | 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创始人 |
徐荣村 | 中国最早参加世界博览会并获金奖者 |
苏曼殊 | 文学家、诗人、画家 |
古元 | 当代人民版画家 |
韦卓民 | 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
鲍国宝 | 中国火力、水力发电专家 |
蔡绍基 | 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校长 |
唐元湛 | 上海复旦大学代校长 |
唐涤生 | 粤剧编剧家 |
容国团 | 中国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军 |
容柏生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4日,香洲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8年12月,香洲区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19年10月,香洲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47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香洲区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月,香洲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96;5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榜首;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36。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香洲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33位。
2020年6月2日,香洲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香洲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10日,香洲区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32位。
2020年11月,香洲区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8月17日,香洲区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香洲区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2022年2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7。
2023年1月,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31。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29名。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6名。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49。
2024年3月,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排名第30名。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0。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49。
2024年11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67。
2024年12月,入选天和2024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