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大学

历史沿革

私立青岛大学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创建,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大学。学校实行董事会制,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兼任校长,聘任国内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为名誉董事。

学校开宗明义。学校初创时期的学科设置为:1924年设置工科、商科;1925年增设土木工程科、铁路管理科、采矿工程学科、机械学科、电机学科。修业期满实验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原私立青岛大学校址上筹建国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

1929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文学家、教育家杨振声任校长。在学科建设上,杨振声提出要渐次增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有关的学科,并在生物学系重点发展海边生物学,矢志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此为中国海洋大学特色学科的第一个源头。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设置了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理学院设置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1931年将教育学系扩充为教育学院,下辖教育行政系、乡村教育系。

国立山东大学

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戏剧家、教育家赵太侔任校长。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东大学被迫迁往四川万县。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复任校长。复校后,学校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系和水产研究所,此为中国海洋大学特色学科的第二个源头,开启了中国培养高等水产人才之先河。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国立山东大学获得新生。

山东大学

1951年,国立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定名为山东大学,形成了五院十八系和两个研究所的格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的部分师生北迁青岛,与学校的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海洋系。1953年9月,河北水产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生和仪器并入学校水产系,水产学科力量进一步加强,成为学校的重点发展系科。

山东海洋学院

1958年秋,山东大学奉命迁至济南,所设9个系中,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以及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和直属教研组部分人员留在青岛,以山东大学(青岛)名义继续办学,并建立党委和校务委员会,党政工作的重点是山大原校址、以留在青岛的部分为基础,筹建一所面向海洋的大学。1959年3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第一所海洋高等学府——山东海洋学院成立。曲相升担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学校结束了与山东大学长达30年的共同期。

196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中,山东海洋学院被列为13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62年学校接收了山东地质学院部分人员和仪器设备。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自1979年重归教育部直属。1971年山东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1978年初又归建到山东海洋学院。1981年,学校获准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和博士生的高校。

青岛海洋大学

1988年,山东海洋大学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6年,学校首批进入“211工程”序列。2001年,学校跻身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合并发展

2002年10月,学校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11月,成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2005年10月,学校加盟中国―加州大学系统"10+10"合作科研联盟。2006年9月,继鱼山校区、浮山校区之后,中国海洋大学第三个校区——崂山校区于正式启用。200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08年4月,学校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合作筹建德克萨斯a&m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6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

2011年2月24日,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于学校成立;2011年3月26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12月10日,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

2013年6月,学校加入“北极大学”联盟,成为中国首个加盟该机构的科教单位。2014年10月,学校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共同成立“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同年入选第一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5年4月,学校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月,学校与国际南极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加盟国际南极学院。2016年,学校与东盟水产教育网络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东盟水产教育网络+”(asean-fen+)成员学校,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学校与泰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月,学校加入国际海洋科普联盟。

2019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月,入选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5月,中国海洋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开工奠基仪式举行。10月14日,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11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12月,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海洋大学设立“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欣欣向荣

2020年1月,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建设。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厂(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8月,中国海洋大学民营企业成长学院成立。9月,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工装备基础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1年4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关“智库联盟”合作共建协议签署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厅举行。5月,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制撤销,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2月,中国海洋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中国海洋大学加入中国与葡语国家海洋研究联盟。中国海洋大学5个学院整体搬迁至西海岸校区,这标志着西海岸校区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大形成了崂山校区、鱼山校区、浮山校区和西海岸校区四个同城校区办学格局。10月10日,中国海洋大学与道莅智远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2023年4月,加盟山东海洋人才高质量发展联盟。5月,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7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鱼山校区胜利楼举行。11月17日,发起成立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

2024年10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校史馆焕新开馆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回信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2024年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参与主办的首届全国海洋技术经济及管理论坛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海洋技术经济分会成立大会在青岛举行。

2025年4月18日,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开放大学联合共建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4月21日,中国海洋大学-潍坊市人民医院智慧医疗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