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茶道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茶道分类

中国茶道

分类

擂茶

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擂茶,顾名思义。擂,研磨也。擂茶,就是把茶叶、花生米、油、盐或中草药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用擂杵捣成细末后,冲开水喝的养生茶饮。

相传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成,是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南迁之后的客家先祖,大部分被迫迁入荒无人烟、自然条件差的山区。由于茶是“万物之药”,能够增强对疾病的抗性,客家人便在擂茶中加入生姜、糯米、陈皮等佐料,以抵抗闷湿气候所带来的疾病,“解诸药毒虫蛇及诸蛊毒,右以大粉草寸,以芝油,透愈久为妙。”正是因为有这些解毒、解暑等作用,所以人们保留并发展了药食同源的“擂茶”。

客家擂茶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史料记载宋代在中原地区已流行擂茶,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汉族传统文化之传承。

斗茶

宋代则有「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和中国无关,只吸取中国的精髓及精华。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更加日本化,人们既更加注重豪华,而且还更讲究风雅品味。

团茶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抹茶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团茶」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盛行的「抹茶」。「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中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并被起源于日本本土的茶道所吸收,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被吸收的最早传播者。

工夫茶

从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