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初期规划包含9个地块。2014年8月实行独立管理机构设置,加挂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牌子。2021年整合为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加挂北京中德产业园管委会牌子,直管区包含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等核心板块。截至2024年,园区纳入管理的企业超150家,工业产值达875·3亿元。
产业布局
航空航天
以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为核心,聚集14家规模以上企业,涵盖航空发动机研发、高性能材料产业化等领域。2024年航天产业园投入运营,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
引进理想汽车绿色智能工厂、北京奔驰产线升级等项目,2024年配套零部件量产规模突破5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
建成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入驻泰科天润、国联万众等21家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应用领域。科创芯园壹号标准化厂房2024年投入使用。
空间规划
采用"核心基地+特色园区+战略留白"格局,直管区覆盖临空国际基地、汽车生产基地等20·5平方公里。通过低效用地盘活和数字技术融合,推动产城集约化发展。
政策支持
2025年实施《中关村示范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提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针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制定专项政策,强化技术转化和人才引进。"十四五"期间推动5g、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
经济成效
2024年前10月主要指标:
研发投入强度6·4%,列中关村示范区第三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6%
解决企业落户等诉求120余件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26·6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总收入1742·5亿元。
未来规划
2025年目标:
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建成国内一流特色功能区
强化与中关村科学城协同创新通过"链主"企业培育和配套升级,持续提升产业集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