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15个、省部级实验室71个等。平台级别 | 平台名称 |
---|---|
国家级平台 |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妇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 |
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 | |
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 | |
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 | |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协和) | |
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 | |
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 | |
中国以色列人群医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
委部级平台 | 国家卫生健康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
国家卫生健康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卫生健康委抗生素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 | |
参考资料:(注:名单不全)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院在2016-2019年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18项、北京市科技奖20项、其他省市科技奖(天津、云南、四川)1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9项、华夏医疗保健科技奖23项、中华预防医学奖5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奖4项、中西医结合科技奖2项、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1项、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梅里埃研究院青年科学家奖3项,合计134项。奖项 | 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造血干细胞调控机制与再生策略 | 程涛 |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蛋白药物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产业化 | 石远凯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徐兵河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心血管疾病磁共振诊断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 赵世华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人类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秦川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体系建立及临床推广应用 | 王洁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 朱兰 |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 | 孙晓波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草药dna条形码物种鉴定体系 | 陈士林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胰岛素瘤诊治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 赵玉沛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杜冠华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 | 于德泉 |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组重排的新发现 | 张学 |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草药微量活性物质识别与获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庾石山 |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 | 赫捷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抗感染药物临床前药效评价平台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 蒋建东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冠心病外科微创系列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推广 | 胡盛寿 |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重症冠心病临床评估体系和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 胡盛寿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人群高血压和冠心病遗传资源的收集和利用研究 | 顾东风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血液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韩忠朝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利用 | 肖培根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 | 冯亦璞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主动脉夹层治疗新策略研究及应用 | 孙立忠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展趋势和防治策略研究 | 顾东风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提高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疗水平的系列研究 | 王辰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帕金森病和痴呆流行病学及干预、控制研究 | 张振馨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胰腺癌综合诊治方案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 赵玉沛 |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单核苷酸多态与肿瘤的研究 | 林东昕 |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双环醇的研究 | 张纯贞 |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褚嘉佑 |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 | 邱贵兴 |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 | 吴清玉 |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 | 刘迎龙 |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提高主动脉外科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 孙立忠 |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心脏起搏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 陈新 |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研究 | 沈岩 |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吴清玉 |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全身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陈德昌 |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孟迅吾 |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肠粘膜屏障损害和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生长激素的影响 | 蒋朱明 |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 | 李桓英 |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突变基因的鉴定与产前诊断 | 罗会元 |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并发症影响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 | 刘力生 |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天麻种子与真菌共生萌发及生长机理和纯菌种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 徐锦堂 |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bme-200眼科超声波诊断仪 | 王延群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外文印本期刊3400余种,2200余种为独家刊,国内外医药领域专业数据库百余种。建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成生物医学科技论文预印本、医学健康舆情、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公众健康知识服务等系列平台。
学术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为双月刊,主要设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栏目,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pubmed、网络版)、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增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等数据库收录。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编辑和出版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刊物。为季刊,64页,大16开本。本刊旨在向国外介绍中国在医学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本刊设有述评、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研究简讯、会议报道等栏目。编委会由国内著名的医学研究所及大学的近四十名专家组成,另外尚有17名国际编委。
《医学信息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刊物,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专论、医学信息研究、医学信息技术、医学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医学信息教育。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医学信息研究所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是专题研究、医改评论、医疗保障、药物政策、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医院管理、国际卫生、公共卫生、理论探索、经验借鉴、书评等。
《医学研究杂志》(原名《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更名),于1972年创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特别关注、医学前沿、论著、综述与进展、医学教育等。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医学综合类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疗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并被浙江、陕西等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主管部门列入《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发表学术论文的指定刊物,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