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
1953年10月,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建立,校址在桂林市将军桥;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54年8月,随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迁入桂林王城。
广西教师进修学院
1961年,恢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3年9月,广西教师进修学院从广西民族学院分离,并接收停办的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的人员、财产,在该校原址(现明秀路校址)复建。1967年,学校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9个,专科专业14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院 | 本科专业 |
---|---|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 |
南宁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 | 历史学(师范)、社会工作、 法学 |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翻译、商务英语(职教师资班)、日语 |
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 |
南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 物理学(师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与港澳台合作办学)、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职教师资班) |
南宁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 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 |
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特殊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 |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小学教育(壮语文) |
南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师范) |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
南宁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 | 旅游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义教学段)、体育教育专业(高中学段) |
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书法学 |
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教育(师范) 、舞蹈教育(师范) |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泰语、越南语 |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南宁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5个。截至2022年4月,广西博士点建设学科3个,广西一流建设学科2个,“民族文化传播学”获批为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立项建设学科。硕士授权点类别 | 学科名称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化学、地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原:公共管理) |
二级学科硕士点及交叉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 | 体育人文社会学、区域环境学、汉语言文化国际教育、文化旅游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点 | 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原: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公共管理、旅游管理、音乐、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 |
参考资料: |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广西博士点建设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地理学 |
广西一流建设学科 | 教育学、地理学 |
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立项建设学科 | 民族文化传播学 |
参考资料:(截至2022年3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5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30余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653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20余人次。类别 | 姓名 | ||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李仰智 | ||
中科院百人计划 | 杨健 | ||
八桂名师 | 胡宝清 | ||
八桂学者 | 杨健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 | 胡宝清、袁旭 | ||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 陈伟才 | ||
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 侯宣杰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 韦程东 |
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 | 文立彬 |
教育戏剧教学团队 | 高飞雁 |
高职教学创新团队 | 唐锡海 |
历史教学科研团队 | 庞广仪 |
教育学教学团队 | 钟海青 |
备注:资料内容不全,故列举部分。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3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产教融合研究院”等平台,有院士工作站2个。名称 | 类别 | 成立时间 | 文号 | 挂靠单位 |
---|---|---|---|---|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5·10 | 教技函〔2015〕53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2013·12 | 桂科基字〔2013〕27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2016·10 | 桂科基字〔2016〕133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科学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4·04 | 桂教科研〔2014〕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4·04 | 桂教科研〔2014〕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新型电功能材料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4·04 | 桂教科研〔2014〕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数据科学(原混合缺失数据统计分析)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4·04 | 桂教科研〔2014〕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气象gis研究基地 |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2012·05 | 桂教科研〔2012〕9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基地 |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2012·05 | 桂教科研〔2012〕9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2013·05 | 桂教科研〔2013〕8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实验室 |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2013·05 | 桂教科研〔2013〕8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精宇智能信息安全研究基地 |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2013·05 | 桂教科研〔2013〕8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学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有机化学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软件工程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应用数学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区域经济学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理论物理 | 重点学科 | 2013·07 | 桂教科研〔2013〕1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协同创新中心 | 2013·06 | 桂教科研〔2013〕10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 协同创新中心 | 2013·06 | 桂教科研〔2013〕10号 | 广西师范大学 |
西南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 协同创新中心 | 2013·06 | 桂教科研〔2013〕10号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 | 自治区研究基地 | 2006·08 | 桂宣发〔2006〕08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013·06 | 桂教科研〔2013〕5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应用数学 | 院士工作站 | 2013·05 | 桂科成字〔2013〕69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地理与测绘科学 | 院士工作站 | 2013·05 | 桂科成字〔2013〕69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014·07 | 桂教科研〔2014〕12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 | 2015·12 | 桂教职成〔2015〕57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 | 2016·09 | 教思政司函〔2016〕31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 | 2015·12 | 桂教职成〔2015〕48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文艺评论基地 | 研究基地 | 2017·03 | 桂文联函〔2017〕12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地标作物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10 | 桂教科字〔2018〕101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学院 | 院士工作站 | 2018·12 | 桂科成字〔2018〕121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教育现代化与质量检测研究中心 |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019 | 桂教科研〔2019〕17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9 | 桂发改高技〔2019〕1140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人机交互与智能决策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2021 | 桂科基字〔2021〕51号 |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学院 |
广西信息功能材料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2023 | 桂科基字〔2023〕33号 | 南宁师范大学、润建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应用数学中心 | 研究中心 | 2022 | 桂科基字〔2022〕46号 | 南宁师范大学 |
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共获纵横向科研项目2000多项,获国家级项目2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省部级项目6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0多篇。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4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36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人批示。项目名称 | 具体情况 | 时间 |
---|---|---|
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 |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 2020年 |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主导权建设 |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 2020年 |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追求、坚持与发展 | 获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2022年 |
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 | 获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22年 |
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 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一般项目 | 2023年 |
西南边疆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测度与安全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 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西部项目 | 2023年 |
基于异形词整理的词汇分化与变异研究 |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2023年 |
“高等院校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 | 获自治区党建研究会2024年度重点课题立项 | 2024年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1·校徽主体部分选择的是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的大门元素,恢弘大气,寓意丰富;2·内边框由南宁市花——朱槿花,延展设计而来,象征着“凝聚·绽放·繁荣”的寓意;3·大门上空是三只鸿雁,延用原有校徽中元素,传承优秀文化内涵,期盼学子们早日成材,展翅翱翔;4·下方为一本展开的书,象征师范院校教书育人,希望我校能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之上,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五合校区
校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合兴路3号
截至2023年8月,五合校区包括文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武鸣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张鹏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隆广庆 |
党委副书记 | 唐荣双 |
副校长 | 王国红、肖琦、龙妮娜、卢远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李美清 |
总会计师 | 梁家斌 |
资料来源: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办学成果展馆
展馆位于武鸣校区图书馆东侧一楼、二楼,于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建成。展馆的展览总面积为1890平方米,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厅(七秩风华展厅)、右厅(春华秋实展厅)和左厅(特色专题展厅)。展馆每周二、五开放,开放时间:12:00—18:00,遇节假日、举办重要活动等情况需要闭馆,则不对外开放。
陶行知雕像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