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公众号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青海西宁市
公众号ID:ZGXNSWDX
公众号分类:资讯
关于公众号: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中共西宁市委党校,属于资讯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舆论方向、发布权威资讯;推荐智库成果、谏言市委决策;服务广大教职员工、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中共西宁市委党校官方微信平台。

开发/运营主体:中共西宁市委党校

关于主体:中共西宁市委党校是1959年创立的县级事业单位。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企业信息导航

公众号主体介绍中共西宁市委党校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是由中共西宁市委党校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成立于1959年7月1日,1968年11月变更为市“五.七”干校,1978年11月经市委研究同意恢复为西宁市委党校。2000年2月增挂青海行政学院西宁分院和青海社会主义学院西宁分院的牌子。党校现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同仁路21号,占地面积仅5亩,建筑面积9673平方米。

党校简介

中共西宁市委党校(西宁市行政学院、西宁市社会主义学院)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即校(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校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校长:苏荣(市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陈容,副校长:马志祥、杨根旺,教育长:曾旭霞。校委由七人组成:常务副校长、副校长2名、教育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1名。

校(院)建制为县级事业单位,内设13个科级机构。即办公室、教务处、行政处、机关党委办公室、图书馆、函授教育办公室、经济学教研室、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法学民宗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信息中心、理论研究室(与校刊编辑部合署)。

校(院)现有编制74个。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岗位29个,专业技术岗位33个,管理岗位2个,工勤岗位员10个。

发展历程

校(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落实市委工作部署,努力树立“育人资政,锻造忠诚”机关品牌意识,有效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和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班次设置主要以科级干部培训班、党外人士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为主,其它短期培训班为辅的各级各类培训轮训班;2007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学员5901人次。同时开办中函、兰函、新起点学历班共十三个班,在校学员637人。近年来,校(院)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深化教学培训改革,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校(院)真正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学习理论、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提升能力的学习园地和教育阵地;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校领导班子配全,班子成员年轻、务实、团结、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始终把校委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研究性学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校行政例会制度,齐心协力干事创业,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年培训教师不少于三分之一;加大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力度,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工作;健全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的选拔制度,通过鼓励攻读学位、选派省外学习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训教师,提高师资素质和能力;同时重视抓好干部职工培训工作,建立完善教师考评和目标量化考核制度,坚持专业技术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队伍一起抓,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职员工队伍。继续推进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制度和综合管理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强对三县党校业务指导工作;始终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积极组织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研攻关,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理论实践依据,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发表、转化和应用工作,2007年全校教师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84篇,其中省级公开刊物发表27篇,各类获奖论文22篇,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1991年创办的校(院)期刊于2004年更名为《西宁社会科学》现已出版发行25期(累计发行47期),在省市各单位及全国党校系统每期交流赠阅300余册,不断提高《西宁社会科学》期刊的质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重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抓好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以机关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狠抓作风建设,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党校迁址重建的支持和落实,继续加强与省委党校(两院)和兄弟党校(两院)的联系及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谱写校(院)发展的新篇章。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