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规划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建设规划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范围内的渭河南岸,新西宝高速线以北与新河三角洲交汇区域,距钟楼约25公里,为西安地铁5号线终点站(已于2020年12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

创新港由核心区与产业区构成,核心区约5000亩,从功能上分为四大板块,即科研板块、教育板块、转孵化板块和综合服务配套板块。其中科研教育板块约2100亩,在工、理、医、社科四大方向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100多个科研基地。

创新港将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与国际前沿“学镇”理念相结合,建设“校区、镇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交大样板、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西咸样本。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陕西发展提出“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对于陕西而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路径。

2015年4月9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项目入区协议签约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8月19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动员会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召开,标志着项目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10月8日,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合作共建创新港,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2017年2月26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创新港总面积5000余亩,分为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围绕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建设电力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能源与动力、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29个研究院,打造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3d打印)国家创新中心等跨领域、国家级的“科研大平台”,建设“z箍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前沿性、战略级的“大科学装置”。

为进一步加快创新港建设,根据《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咸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陕西省政府和教育部联合成立了部省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领导小组。2017年11月20日,随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5号巨构最后一处混凝土浇筑完毕,创新港教学科研板块159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实现全面封顶,创新港物理空间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建设创新港的进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一次性批复29个陕西省科研基地落户创新港,包括18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覆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学科。同时,陕西12个市(区)与创新港合作,共同建设辐射西部的“创新码头”,实现人才、信息、资本等市场要素的穿梭流动。

截至2017年,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135所大学加盟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总部入驻;西安交通大学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建立的“热流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建立的“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校共建机构先后落户。同时,雀巢、安利、3m、lg等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伸出橄榄枝,推动创新港创新人才培养,开展顶级科学研究,建设产业创新基地。

2017年2月26日,陕西省省长胡和平郑重宣布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开工,2018年建成使用。

2019年9月7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第一次开学典礼。

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陕西顺应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到2020年创新港全面建成,届时,创新港将成为陕西乃至西部深化改革、人才集聚、自主创新的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区。

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5号线通车运营,在此设站两个:创新港站、创新港东站。

2021年2月23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入选名单,由西咸新区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是鲁班奖有史以来获奖面积最大的群体性工程。

2023年12月23日,“钱学森纪念园”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落成。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