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公众号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上海
公众号ID:gh_3efe7222d1a3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公众号,介绍中国科学院在一带一路方向上的新技术进展及相关活动与商务信息。

开发/运营主体: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关于主体: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是科研机构。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百科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简称“曼谷中心”)于2017年12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是中国科学院首个面向东盟的综合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该中心以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与泰国“工业4·0”“东部创新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对接为使命,通过技术转移转化、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曼谷中心已促成70余项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在泰国创造直接投资总值达18亿元人民币,并推动智慧矿山、水质监测等多项科技成果落地。

成立背景

2017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正式揭牌,被纳入中泰科技部合作联委会框架,成为中科院首个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目标的海外机构。泰国总理巴育通过科技部长素威表示,该中心将为泰国共享中国高新技术成果提供重要渠道。

核心职能

曼谷中心主要聚焦以下领域:

技术转移转化:将中国高附加值技术引入泰国,覆盖智慧城市、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

科研合作:推动中泰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创新研究,如与朱拉隆功大学共建学术交流及奖学金项目;

政策对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的深度协同。

重要合作案例

智慧绿色矿山项目:协助泰国暹罗水泥集团实现矿区无人化生产,应用5g+自动驾驶技术及平行矿山操作系统;

水质安全合作:促成泰国金池工业园与中方企业合作,建立自动化水质监测系统;

企业战略合作:2019年与泰国scg集团签署协议,在人工智能、化工技术等领域共建创新生态链。

国际影响力

2024年12月,曼谷中心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科学研讨会,与多国专家探讨人工智能、碳中和等新兴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同年9月与朱拉隆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中泰教育科研网络建设。

公众号主体介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国立科研机构,坐落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筹建于2008年,2012年11月通过验收正式成立。

研究院聚焦空间科技、交叉前沿与先进制造、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与环境、健康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定位于开展原始创新研究,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探索科技与经济、教育、金融、文化结合的发展模式。

截至2015年底,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595人。其中科技人员476人、科技支撑人员73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5人;建成5个研究部;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3个。

历史沿革

2008年,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扩大)会议纪要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市院市合作协议精神,决定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2009年8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上海市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共同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揭牌,研究院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

2010年12月,研究院正式入驻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9年9月,全院共有各类人员1015人,全职人员949人,兼职66人。全职专业技术人员851人,正高级145人,副高级283人。

共计236人次获得24类人才项目,其中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7人、中科院“特聘研究员”29人、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5人、上海“领军人才”7人、上海“优秀学术带头人”7人、上海“青年拔尖人才”5人、上海“启明星计划”入选者8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封松林、孙予罕、吴家睿等

科研部门

据2017年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建成交叉前沿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部、信息与电子技术研究部、空间与海洋研究部、能源与环境技术研究部、健康科学与技术研究部5个研究部。
研究领域研究中心/实验室
交叉前沿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部宏观量子现象与应用研究中心
信息与电子技术研究部中科院微系统研究与发展中心
新媒体无线技术研究中心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微纳器件研究中心
服务科学研究中心
薄膜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空间与海洋研究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能源与环境技术研究部中国科学院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中心
清洁动力技术研究中心
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可持续技术研究中心
能量储存与转化研究中心
清洁能源与材料中心
温室气体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碳数据与碳评估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与技术研究部干细胞与纳米医学研究中心
系统生物学实验室
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德雷塞尔大学联合中心
新药创制实验室

设施资源

科研成就

截至2015年12月,研究院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一种用于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获得国际专利。

2009年11月,“sz-7飞船伴随卫星”项目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获得了创新奖。

2013年,上海高研院共有在研项目289项(包括新增项目127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5项(新增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项(新增5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0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2项(新增1项),共发表论文245篇。其中126篇sci文章,累计申请专利109件,获得专利20项。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研究院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2016年鉴显示,研究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3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1月,研究院与上海电气、英国石油公司(bp)、荷兰皇家壳牌公司(shell)、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法国道达尔集团(total)、英国诺丁汉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通过成立前瞻研究基金、联合实验室、联合技术开发或技术公司等方式,实现共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入选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名单。

2022年1月30日,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拟认定公示名单。

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攻关青年团队被授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上半环是高研院的中文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下半环是高研院的英文名称: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cas (cas是中国科学院的英文名称的缩写)。

院徽环内是六个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六大学科融汇和结合的基础作用),延续了中国科学院院徽的元素,清晰地表明了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的血缘关系。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陈丰伟
院长黄政仁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邓海啸
副院长周四根
邰仁忠
魏伟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铮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