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整个徽标呈正圆形。圆的外层上半部为中文“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对应的下半部为英文“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图案以冰川、河流等为主要元素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英文简写itp构成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形象标识。科普活动
2016年5月15日,以“走进青藏高原”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和北京部同时举行,来自西藏100多名中小学生和北京40余名公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2016年5月15日,纳木错乡小学20多名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二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2016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开展了“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巴松完全小学2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2015年10月24日,北京市十一学校20多名师生走进青藏高原研究所开展科普活动。活动当天,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和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实验室技术人员分别向学生们介绍了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测量方法。随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侯居峙研究员结合历史资料与古气候数据,给学生们做了一场关于《象雄文化存在的气候背景》的报告。
2015年6月1日至4日,北京四中科技实验班15名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15年5月17日,以“走进高原”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部举行,拉萨部通过视频连线同时进行。活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和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野外台站等科研资源,开展了多种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大中小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友等不同社会群体参与。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