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24-1958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10月。之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时期,2002年10月更为现名。在发展历史上,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大学形成了近30年的共同期(1930年9月~1958年9月),这也决定了两校的图书馆源头虽不同,但渊源颇深。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4年10月,首任馆长是我国著名散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至1936年底,馆藏书籍已达8·78万册,其中中文图书6·50万册,外文图书2·25万册;中外文期刊1028种,计5·41万册。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被迫南迁,至1946年10月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时,原有的文献只剩中文书刊5166册、外文书刊3398册,流失九成以上。1949年6月青岛解放,中国古典文学家陆侃如教授任图书馆馆长。1951年华东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大学,书刊合计逾20万册。1958年山东大学奉命迁回济南,1959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学校开启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图书馆也得到较快发展。
1959-至今
文革十年,学校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图书馆亦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图书馆文献建设随着各项事业的恢复发展逐渐走上正规。1985年鱼山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馆藏图书有56·95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4·64万册、外文图书12·31万册;馆藏期刊合订本8·48万册,其中中文刊3·14万册、外文刊5·35万册。1992年浮山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于2010年3月撤并。
2007年崂山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新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阅览自修座位近3000个;功能布局科学,设备配置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为21世纪图书馆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止2020年,我馆纸质文献280余万册,其中外文纸质文献约27万册;中外文现刊近2000种;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约350个;电子书刊约 420万册;电子学位论文570余万篇;电子期刊约3万种,涵盖了学校所有专业。
发展方向
以突出的海洋、水产学科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建设了纸质海洋文库和海洋教育、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纸质海洋文库馆藏图书6万余册,已面向读者开放;海洋教育、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承担建设的国家基础条件建设平台项目——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现已建成并通过验收。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校百年前后,成为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一段时间,力争跻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与之相适应,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是:到建校百年时,成为馆藏丰富、特色鲜明、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