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主导的我国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获批国务院立项,获批教育部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拥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地质微生物与环境、深部探测与成像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技平台等46个。序号 | 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1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05年 |
2 |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 | 2019年 |
3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06年 |
4 |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22年 | |
5 |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深钻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13年 |
6 |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 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 | 2023年 |
7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8 |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1年 | |
9 | 极地地质与海洋矿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3年 | |
10 | 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3年 | |
11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金属矿产勘查与评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13年 |
12 | 地质碳储与资源低碳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22年 | |
13 |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 | 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月球与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研究分中心(共建) | 2018年 |
14 |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07年 |
15 | 自然资源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2年 | |
16 | 自然资源部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 | 2012年 | |
17 |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12年 | |
18 |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 | 2021年 | |
19 | 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 2022年 | |
20 |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22年 | |
21 | 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22年 | |
22 |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2017年 |
23 | 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2018年 | |
24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 2018年 | |
25 | 自然资源部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2022年 | |
26 | 自然资源部深部金属矿勘查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 2022年 | |
27 | 自然资源部遥感智能验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 2022年 | |
28 |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 | 自然资源部北京房山综合勘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21年 |
29 | 自然资源部黄土高原矿区土地复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21年 | |
30 | 水利部重点实验室 |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 | 2022年 |
31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05年 |
32 |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05年 | |
33 | 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2年 | |
34 | 非金属矿物与固废资源材料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4年 | |
35 |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18年 |
注:表格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113个,包括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5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9项。同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白垩纪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随后,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家单位组成的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完成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在线发表在国际综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序号 | 项目名称 | 授权等级 | 第一完成人 |
---|---|---|---|
1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特等奖 | 葛建平 |
2 | 高煤阶煤层气高效开发地质保障技术及示范应用 | 一等奖 | 刘大锰 |
3 | 黄土丘陵区浅埋厚煤层开采诱发地表塌陷防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一等奖 | 武雄 |
4 |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建造-改造成储理论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 一等奖 | 高志前 |
5 | 西藏则当矿集区找矿突破的理论技术方法创新及应用 | 一等奖 | 郑有业 |
6 | 我国古生代造山带岩浆铜镍矿床成因机制与找矿突破 | 一等奖 | 薛胜超 |
7 | 西藏南羌塘增生造山带变形样式、盘山结构及构造演化 | 二等奖 | 王根厚 |
8 | 陆相砂岩油藏co2埋存与驱油潜力评价方法创新与应用 | 二等奖 | 李治平 |
9 | 中国东部萤石矿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理论与方法创新 | 二等奖 | 张寿庭 |
10 | 钻具延寿防护与先进制造 | 青年科技奖 | 岳文 |
11 | 露天煤矿土壤-植被-水文交互作用与系统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 青年科技奖 | 王金满 |
12 | 矿业城市国土空间绿色开发利用理论及技术创新 | 青年科技奖 | 张建军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3277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63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03·53万册,其中2023年增加9328册,生均纸质图书37·01册;拥有电子期刊321·47万册,学位论文1668·82万册,音视频46667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51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482·15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993·57万篇次。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并公开发行有《geoscience frontiers》《现代地质》《地学前缘》《资源与产业》《中国地质教育》等刊物。
《geoscience frontiers》
《geoscience frontiers》于2010年创刊,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英文地学期刊,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出版。2016年期刊被scie收录。2022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7·483,在地球科学及交叉学科领域201种期刊中排名第8,稳居q1区,学科排名前5%。期刊《geoscience frontiers》先后荣获“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等多个荣誉,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
《现代地质》
《现代地质》创刊于1987年,双月刊,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地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期刊获2006年“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6-2017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2022年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全国首届《caj-a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是中国科协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t2级。
《地学前缘》
《地学前缘》于1994年创刊,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双月刊中文学术期刊。该期刊每期邀请特约主编组织主题专辑出刊,辅以自由来稿选登;全方位反映地球科学领域的引领性、创新性、基础性研究成果,同时刊登学术争鸣文章。《地学前缘》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卓越行动计划”专项。
《资源与产业》
《资源与产业》,创刊于1995年,原名为《矿产资源开发》,曾用名《资源·产业》,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办,是中国关于自然资源产业及经济管理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资源与产业》依托资源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立足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能源、气候、生物、海洋等)及其相关产业,坚持创新性、前沿性、权威性、综合性与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价值与学术价值,为从事自然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广大读者与作者提供服务。
《中国地质教育》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