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公元1947年,史可法的后裔、满怀报国热忱的史鉴先生在现扬州市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解放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更名为“梅岭小学”,与史公祠隔街相望,1982年,作为江苏省重点小学的梅岭小学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小学称号。
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
研究生班结业12人,本科生达92%;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
教师43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首批名校长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6人,
扬州市教学能手6人;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先后有20多名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后回学校执教。
学校遵循“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宗旨,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在教育上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致力于
培养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与众不同”,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学校曾分别两
次承办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介绍学校开展体验教育的成功经验,受到团中央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2001年我校师生
80多人走进中央电视台制作长达40分钟的专题节目《生活碰碰车》,2006年7月,在教育部基教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校园文化展播活动中,我校50多名师生应邀再次走进中央电视台,展示我校师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成果。2010年1月,王力耕校长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代表,应邀进入中南海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向 温家宝总理汇报基础教育工作。
学校的教学工作秉承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四变三结合”的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梅岭中学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自主意识和终身教育所必须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法。多年来,梅岭中学的教育质量位居市直前列,
为四星级以上高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仅2006年以来,梅岭中学就有352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的数理化竞赛、作文竞赛、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近五年来梅中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达431人 次,其中国家一二三等奖共76人次,省级获奖人数为135人次。
名校成就名师,名师锻造名品,多年来由于全校师生的努力,梅岭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教育质量位居市直前列,每年为四星级以上高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教学资源研发基 地、江苏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江苏省教学软件优秀研制单位……赢得了教育界同行的普遍认可和社会 各界的广泛赞誉。2008年、2009年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学校”(08年首批)。2009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少先队全国先进集体”。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