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82年4月,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199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共建健康科学研究所。
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组建,由创建于1953年的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的信息服务支撑单元整合建立。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营养与健康所共有在职职工440余人,全职研究组长(pi)49人。围绕学科布局,形成了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多项人才计划支持20余人次,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a类(学术帅才)入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更多「科研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成就
201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承担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精准医学研究”等重大项目,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8亿元。年内共发表sci论文338篇,其中第一单位118篇。研究所建有生命健康科技智库,通过发表多篇生物生命领域的战略分析和对策研究文章、发布《2017年π指数报告》、承担生命健康重大情报项目等工作。
2017年2月20日,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发现精子rna可作为记忆载体将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成果入选科技部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有5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及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4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生理学、细胞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更多「人才培养」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标识为斜体英文简写。
精神文化
发展目标
进一步推进仪器共享共用及管理机制改革,建设国际领先、具有上海区域特色的人口健康前沿研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所级中心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服务。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