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仙彝族乡公众号

云仙彝族乡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云南普洱市思茅区
公众号ID:gh_5576f6e946ea
公众号分类:政府/机关单位
关于公众号:

“云仙彝族乡”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普洱市思茅区云仙彝族乡人民政府,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及时发布本地消息,提供便民服务和互动交流渠道。

开发/运营主体:普洱市思茅区云仙彝族乡人民政府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云仙彝族乡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云仙彝族乡百科

云仙彝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地处思茅区西北部,东北与宁洱县德化乡接壤;东南与南屏镇毗邻;西南至南邦河和普洱大河与六顺镇连接;西北至小黑江与景谷碧安、益智乡隔河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8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云仙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8495人。

云仙最先称上北区;2006年3月18日,云仙、震东2乡合并为翠云区云仙彝族乡;2007年,改思茅区云仙彝族乡。截至2020年6月,云仙彝族乡辖12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黄竹林村。

2019年,云仙彝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历史沿革

云仙最先称上北区。

清代时期,属六顺土司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为思普沿边行政总局第八行政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六顺县云仙乡。

1949年,为六顺县第三区;同年11月,成立云仙区。

1951年10月,改称第三区。

1953年,六顺县并入思茅县,为思茅县云仙区。

1957年,云仙区改乡。

1958年,思茅县并入普洱县,云仙、震东合并称跃进公社。

1961年,撤销跃进公社,恢复云仙区。

1969年,改云仙公社。

1981年12月,恢复思茅县建制,为思茅县云仙公社。

1984年,改云仙区。

1987年12月,改云仙乡。

1993年3月18日,改云仙彝族乡。

2006年3月18日,云仙、震东2乡合并为翠云区云仙彝族乡。

2007年,改思茅区云仙彝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辖12个行政村:黄竹林、团山、桃子树、大地、干坝、芦山、骂木、挖令、大箐、坝塘、大石头、曼东山;下设11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云仙彝族乡辖12个行政村:黄竹林村、团山村、桃子树村、大地村、干坝村、芦山村、骂木村、挖令村、大石头村、曼东山村、坝塘村、大箐村,乡人民政府驻黄竹林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云仙彝族乡地处思茅区西北部,东北与宁洱县德化乡接壤;东南与南屏镇毗邻;西南至南邦河和普洱大河与六顺镇连接;西北至小黑江与景谷碧安、益智乡隔河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81平方千米。云仙彝族乡

地形地貌

云仙彝族乡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北窄南宽似桃形;地形起伏较大,山高谷深坡陡。境内地质属石灰岩结构,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明显。地表土质多为赤红壤和石灰土。主要山脉有大芦山、大箐亮山。其中海拔2000米以上的1座。境内最高点为大芦山主峰仙人洞山,海拔2154米,为思茅之冠;最低点为小黑江与南宋河交汇处,海拔680米。

气候

云仙彝族乡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无雪。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只有雨、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气温17·0℃,1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温度-3℃(1999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温度36℃(2003年5月6日)。最低月均气温11·6℃(1999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5·7℃(2003年5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4·0℃,最大日较差3℃(1999年1月30日)。无霜期年平均319天,最长达360天,最短期30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33小时,年总辐射125·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63天,最多达187天(1989年),最少为150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949毫米(1976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100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10月,7—8月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3%。

水文

云仙彝族乡境内河道属小黑江、普洱河两大流域,其中小黑江流域面积1·3平方千米,占48%;普洱河流域面积0·7平方千米,占30%;流域总长度76千米,河网密度38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62·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49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58·7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小黑江,从鸭子嘴入境至南宋河口出境,流经境内嘎里寨、平寨、芒杜山、大沙坝、扁碓、马鹿塘、南宋出境,长30千米,流域面积1·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普洱河从犁新田入境至南宋河口出境,流经境内桃子树、大河边、小河边、大尖山、云仙道班、虾子洞、南宋流入小黑江,流域面积0·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1·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顺羊河、漫腰河、硝塘河、洗脸河、南邦河、骂木河、挖令河、热水河。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水域面积2·7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云仙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冰雹、霜冻、干旱、洪涝、风灾、滑坡、泥石流等。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70年2月7日6时,云仙发生6·7级地震,震中位于云仙公社东北部团山村大河边社,大部分民房倾斜,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冰雹平均3年2次,春、夏季多发,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76年8月,颗粒最大直径达10厘米,大部分瓦房屋面被损,大部分农作物受损,部分已绝收;部分鸟类、昆虫被打死打伤。霜冻约20年一次,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9年12月30日,最低温度-3℃,部分早稻小秧冻死,部分果木树冻枯,部分耕牛冻死冻伤。洪涝平均3年1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9年5月31日,暴雨持续9小时,造成7600亩旱地农作物受灾,200亩小秧被冲,干坝村水龙箐居民点下沉1米,断裂400米,经济损失5·25万元。干旱平均3年2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5月,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大部分烤烟受灾。政府启动水车供水,思茅军分区、消防大队抽出大批人力和消防车支援云仙抗旱保苗。滑坡、泥石流平均3年1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10月5日,云仙乡大箐村犁新田小组居民点发生泥石流,12户居民房屋受损,4户民房被掩埋,造成经济损失70万元。

自然资源

云仙彝族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铅锌、石灰岩。其中铅锌储量0·5亿吨,地质储量1·5亿吨,已开发的铅锌矿位于云仙东北部大晋村,矿区面积0·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300万吨,可采量250万吨,年产量10万吨。石灰岩储量约45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大芦山,年采石10万立方米。

2011年,云仙彝族乡有耕地面积5·49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总人口1801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43人,城镇化率5·8%。总人口中,男性9366人,占52%;女性8645人,占48%;14岁以下1961人,占10·9%;15—64岁14680人,占81·5%;65岁以上1370人,占7·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035人,占61·3%;彝族5190人,占28·8%;其他少数民族1786人,占9·9%。2011年,人口出生率7·4‰,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人。

截至2019年末,云仙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849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云仙彝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496·43万元,比上年增长9%,比1978年增加62·64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3·1万元,个人所得税14·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3·8%。人均财政收入275·6元;比上年增长16%,比1978年增加36·6倍。

2019年,云仙彝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农业

2011年,云仙彝族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4974·6万元。

云仙彝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2017·8吨,其中水稻3652·5吨,玉米6713·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咖啡、蔬菜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9617亩,产量1393吨;茶叶种植面积5261亩,产量188·2吨;咖啡种植面积17826亩,产量511·2吨;蔬菜种植4983亩,产量2768吨,主要品种有叶菜类、瓜菜类、豆菜类,其中青菜665·2吨,白菜44·45吨,瓜类305吨,豆类55·6吨。

云仙彝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山羊、黄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6万头;山羊饲养量0·37万只,出栏0·15万只;黄牛饲养量0·35万头,出栏0·07万头;家禽饲养量1·9万羽,出栏7·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831·2吨,其中猪肉1581·7吨,牛肉88·7吨,羊肉25·5吨,鸡肉108·5吨,禽蛋26·8吨;畜牧总产值2991·8万元。2011年,森林面积79·5万亩,森林覆盖率73%。

工业

2011年,云仙彝族乡有木材加工企业1家,铅锌矿场1家,茶叶加工厂4家。从业人员35人,年收入105·6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498万元,比上年增长41·9%;各项贷款余额4544万元,比上年增长34·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61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4所,在校生949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1人,专任教师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796·57万元,比上年增长9·1%。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有乡科技机构1个。各级各类技术人才5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14人,经营管理人才57人,技能人才250人,农村实用人才127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有乡文化站1个,乡、村、组文化室20个,图书室13个,藏图书2·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01人,占全乡社会从业人员的0·9%。2011年末,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个,有3名职工。有线电视网络230户,入户率4·9%;实现“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2%。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有体育场地23处。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举办过2次农民运动会,内容有陀螺、射弩、篮球、拔河、笙歌等项目;体育活动有篮球运动会、广场舞等活动。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0个;病床12张。专业卫生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805人次,住院手术43台次,出院病人143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034人,参合率89·4%;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4‰、2·5‰、2·8‰。

社会保障

2011年,云仙彝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6户,人数324人,支出82·9万元,比上年增长0·2%,月人均213元,比上年增长1·9%;城市医疗救助33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4人次,共支出1·944万元,比上年增长0·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80户,人数2431人,支出20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月人均71·5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0人,支出7·6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3人,支出11·8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88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34人次,共支出133万元,比上年增长0·1%;农村临时救济2210人次,支出4·82万元,比上年增长0·6%。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565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85亩,倒塌房屋4间,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救灾支出43·849万元,比上年增长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4%。社会福利费1·464万元;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80张。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云仙彝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166千米,投递点39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900户,比上年增加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2%;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4030户,比上年增加23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11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500个;宽带接入用户300户。

交通运输

2011年,云仙彝族乡有柏油路92千米;水泥路214·5千米;沙石路92·5千米;乡内公路总里程399千米。其中区乡公路1条,总里程55千米;乡村公路12条,总里程139千米;村组公路110条,总里程260千米。辖区客运总量7·5万人次,货运量16·08万吨。建有云仙、震东2个客运站;日均发送11辆客车,日客运量209人次,年货运吞吐量32·16万吨。2011年,运输企业有货运汽车218辆,440·6吨位;客运汽车11辆,209座位;货运量32·16万吨,货运周转量12·4万吨/千米;客运量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3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云仙彝族乡因境内大芦山有个天然洞穴,传说有仙人住过,故称“仙人洞”,山头云雾缭绕,似仙境一般,因此得名“云仙气。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