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百科
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ibrary)是云南中医药大学下设图书馆,建筑体名为“翰墨楼”,图书馆为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
1961年,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成立。2012年,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西学博物馆在图书馆成立。2018年,云南中医学院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随之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根据2021年5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馆舍面积16000平方米,有5个集藏、借、阅一体的图书阅览区,2个电子阅览室,1个中心机房,2个基藏、样本书室,1个古籍书库和陈列室,1个中医西学博物馆。全馆阅览座位数2291个,电子阅览座位数442个,共计2733个。
发展历史
2012年,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西学博物馆在图书馆成立。
2018年,云南中医学院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随之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2019年,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云南中医药大学工作站在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立。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通"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微信站"。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获全国首届“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风采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根据2021年5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纸本藏书110·3万册,纸质期刊359种,馆藏线装古籍图书1·8万册,电子资源总量61·78tb,拥有中外文数据库50个,电子图书359万册,电子期刊248万册,学位论文99万册,音视频16万小时。在馆藏的纸质文献中,中医药文献占到85%,其中云南24个少数民族医药特色文献占到中医药文献的近43%。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根据2021年5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在职在编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人。
机构部门
根据2021年5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下设党政办公室、采编部、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与特藏服务部(文献信息教研室)、信息技术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秘书处(中医西学研究所)6个业务部门。
机构荣誉
2019年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获全国首届“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风采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
文化传统
馆徽选用校徽中的云中蓝,蓝色传达永恒、博大,与校训“博学敦行”呼应。
馆徽字体延用校徽“北宋书法画家米芾体”,字体飘逸、古朴、优雅,同时寓意校图书馆在云中蓬勃发展,独具特色。
整体造型由翰墨楼建筑形象变化而来,简洁大方,下方书本承载翰墨楼,突显“书香云中”的特点。翰墨楼位于五行广场,所以将书轴部分融入了五行融合、八卦的特点,突出翰墨楼文化特征。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开馆时间
借阅室 | 开放时间 |
---|
各借阅室 | 星期一、二、三、四:8:30——22:00星期五:8:30——11:30 星期六、日:8:30——22:00 |
期刊阅览室 | 星期一、二、三、四:8:30——22:00星期五:8:30——11:30 星期六、日:8:30——22:00 |
电子阅览室 | 星期一、二、三、四:8:30——22:00星期五:8:30——11:30 星期六、日:8:30——22:00 |
古籍阅览室、基藏图书室 | 星期一、二、三、四:8:30——11:30、13:30——17:00;星期五:8:30——11:30 |
备注:本表为各阅览室正常开放时间,仅做参考,节假日及期刊开放时间调整以官网信息为准 |
馆藏分布
借阅室 | 所藏图书 |
---|
综合图书借阅室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哲学 c社会科学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n自然科学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理科学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 z综合性图书 |
文学艺术类图书借阅室 | i文学:诗歌、散文、小说、j艺术:绘画、书法、音乐、摄影、舞蹈、电影、电视k历史、地理:史学理论、传记、旅游 |
中医药图书借阅室 | r1卫生事业、营养、妇幼保健r2中国医学: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科学 |
西医药图书借阅室 |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 r6外科学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皮肤病学与性科学r76耳鼻咽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r8特种医学 r9药学 q生物科学 |
借阅制度
…更多「读者服务」介绍请查阅全文…
公众号主体介绍云南中医药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由云南中医药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云南中医药大学(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云中(ynutcm),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入选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
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云南中医学院,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2025年3月6日,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挂牌成立。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呈贡和白塔2个校区;纸本藏书117余万册,电子藏书490余万册,古籍1·8万余册;有11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在职在编教职工850人,有全日制学生1·6万余人。
历史沿革
1951年,经昆明市卫生局批准开办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3年3月,在昆明中医进修班基础上,经上级批准,成立昆明中医进修学校,专门承办中医进修班。校长由昆明市卫生局副局长王之翰兼任。
1953年,昆明中医进修学校划归云南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11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
云南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专业 | 学制 |
---|
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中医学 | 五年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五年 |
中医儿科学 | 五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四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云南省血栓病医院) | 针灸推拿学 | 五年 |
中医康复学 | 五年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中医养生学 | 五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四年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应用心理学 | 四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中药学 | 四年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四年 |
药物制剂 | 四年 |
制药工程 | 四年 |
药学 | 四年 |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 四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 傣医学 | 五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医学信息工程 | 四年 |
附属医院类别 | 医院名称 |
---|
直属附属医院 | 云南省中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云南省血栓病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
非直属附属医院 | 昆明市中医医院(第三附属医院) |
玉溪市中医医院 (第四附属医院) |
楚雄州中医医院(第五附属医院) |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第六附属医院) |
曲靖市中医医院(附属曲靖医院 ) |
附属昭通市中医医院(昭通市中医医院) |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曲靖综合医院) |
文山州中医医院(附属文山中医医院) |
宣威市中医医院(附属宣威市中医医院) |
开远市人民医院(附属开远市人民医院) |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附属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规模」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22个、省级创新团队9个、科技特派团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 25个。建有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
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 | 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 |
科研平台一览表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级别 | 批准时(年) |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1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温伟波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家级 | 2018年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2 | 中药药理实验室 | 林青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级 | 2009年 |
3 | 中药药理(免疫)实验室 | 毛晓健 | 2009年 |
4 | 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 | 张超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11月 |
5 | 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袁嘉丽 | 2021年3月 |
6 | 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 | 张荣平 | 2020年12月 |
省级工程中心(实验室) |
7 | 云南省民族特色养生理论与健康产品工程实验室 | 饶高雄 |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省级 | 2015年12月 |
8 | 云南省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福荣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7月 |
9 | 云南省药食同源饮品工程研究中心 | 赵毅 |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省级 | 2021年5月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10 | 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俞捷 | 云南省教育厅 | 省级 | 2013年11月 |
11 | 云南中医药特色健康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 赵毅 | 云南省教育厅 | 省级 | 2015年12月 |
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12 | 云南省中药饮片开发与质量检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周志宏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10月 |
13 | 云南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孟庆红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9年2月 |
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14 | 云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 周志宏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12月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15 | 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 郑进 | 云南省省委宣传部 | 省级 | 2009年12月 |
省级科技入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16 |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传统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联合研究中心 | 俞捷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20年 |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17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袁嘉丽 | 云南省教育厅 | 地厅级 | 2007年 |
18 | 云南省高校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 | 陈普 | 2007年 |
19 | 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 饶高雄 | 2011年 |
20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临床科研重点实验室 | 秦国政 | 2013年 |
21 | 云南省高校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 | 何红平 | 2014年6月 |
22 | 云南省高校芳香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 赵毅 | 2016年12月 |
23 | 云南省高校中医风湿免疫病重点实验室 | 李兆福 | 2018年9月 |
24 | 云南省高校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病重点实验室 | 范源 | 2019年7月 |
25 | 云南省高校中医证候微观辨证重点实验室 | 石安华 | 2019年7月 |
26 | 云南省高校外用给药系统与制剂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马云淑 | 2019年7月 |
27 | 云南省高校针灸推拿防治脑病重点实验室 | 邰先桃 | 2019年7月 |
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28 | 云南省高校中药材优良种苗繁育工程研究中心 | 钱子刚 | 云南省教育厅 | 地厅级 | 2011年 |
29 | 云南省高校民族药保护与鉴定工程研究中心 | 徐福荣 | 2014年6月 |
30 | 云南省高校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 | 周志宏 | 2018年9月 |
31 | 云南省高校药食同用资源养生产品工程研究中心 | 饶高雄 | 2018年9月 |
32 | 云南省高校保健食品化妆品工程研究中心 | 刘录 | 2020年12月 |
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33 | 昆明市中药材繁育与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福荣 | 昆明市科技局 | 地厅级 | 2016年2月 |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 |
34 | 昆明市民族医药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 饶高雄 | 昆明市科技局 | 地厅级 | 2016年2月 |
35 | 昆明市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陈文慧 | 2016年2月 |
36 | 昆明市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 俞捷 | 2017年8月 |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类别 | 批准时间(年) |
---|
37 | 云南特色天然健康产品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 赵毅 | 云南中医学院 | 校级 | 2014年 |
38 | 基于中药药效的中医气血证治规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林青 | 2014年 |
39 | 云南濒危道地药材资源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钱子刚 | 2014年 |
40 | 中医药调节微生态平衡协同创新中心 | 袁嘉丽 | 2016年 |
科研团队一览表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级别 | 批准时间(年) |
---|
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 |
1 | 郜发宝专家工作站 | 熊磊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5年8月 |
2 | 张烜专家工作站 | 彭江云 | 2015年8月 |
3 | 王阶院士工作站 | 李易 | 2016年11月 |
4 | 石学敏院士工作站 | 施静 | 2016年2月 |
5 | 刘建勋专家工作站 | 林青 | 2016年2月 |
6 | 朱勉生专家工作站 | 陈祖琨 | 2016年2月 |
7 | 孙光荣专家工作站 | 姜丽娟 | 2016年2月 |
8 | 禤国维专家工作站 | 叶建州 | 2016年2月 |
9 | 刘昌孝院士工作站 | 俞捷 | 2017年9月 |
10 | 梁繁荣专家工作站 | 邰先桃 | 2017年9月 |
11 | 黄璐琦院士工作站站点 | 饶高雄 | 2017年9月 |
12 | 徐宏喜专家工作 | 陈文慧 | 2018年12月 |
13 | 王拥军专家工作站 | 陈燕溪、姜丽娟 | 2018年12月 |
14 | 王庆国专家工作站 | 李兆福 | 2020年4月 |
15 | 郜发宝专家工作站 | 熊磊 | 2021年1月 |
16 | 王林元专家工作站 | 杨兴鑫 | 2021年1月 |
17 | 程永现专家工作站 | 卞瑶 | 2021年1月 |
省创新团队 |
18 | 云南省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 熊磊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9年11月 |
19 |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省创新团队 | 袁嘉丽 | 2017年8月 |
20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防治皮肤病省创新团队 | 叶建州 | 2018年7月 |
省哲社创新团队 |
21 | “中医药产业发展”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 孟庆红 |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省级 | 2020年5月 |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22 | 云南省高校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 | 钱子刚 | 云南省教育厅 | 地厅级 | 2010年9月 |
23 | 云南省高校中医男科学科技创新团队 | 秦国政 | 2011年9月 |
24 | 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 | 汤小虎 | 2014年9月 |
25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调节机体微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 袁嘉丽 | 2014年9月 |
26 | 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功能科技创新团队 | 何红平 | 2016年12月 |
27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产业发展与促进科技创新团队 | 孟庆红 | 2018年9月 |
28 | 云南省高校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科技创新团队 | 赵荣 | 2018年9月 |
29 | 云南省高校民族药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团队 | 王睿睿 | 2018年9月 |
30 | 云南省高校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科技创新团队 | 俞捷 | 2019年7月 |
31 | 云南省高校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科技创新团队 | 徐福荣 | 2019年7月 |
32 | 云南省高校中医治法与中药药效关系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 李秀芳 | 2019年7月 |
33 | 云南省高校针灸防治神志病科技创新团队 | 刘海静 | 2019年7月 |
34 | 云南省高校药用食用花卉科技创新团队 | 周旭红 | 2020年12月 |
昆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
35 | 云南(昆明)杨国源专家工作站 | 周宁娜 | 昆明市科技局 | 地厅级 | 2020年12月 |
校级科研平台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类别 | 批准时间(年) |
---|
校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
36 | 郜发宝专家工作站 | 熊磊 | 云南中医学院 | 校级 | 2015年 |
37 | 朱勉生专家工作站 | 陈祖琨 | 2015年 |
38 | 石学敏院士工作站 | 施静 | 2015年 |
39 | 刘建勋专家工作站 | 林青 | 2015年 |
40 | 王琦专家工作站 | 秦国政 | 2015年 |
41 | 孙光荣专家工作站 | 姜丽娟 | 2015年 |
42 | 张烜专家工作站 | 彭江云 | 2015年 |
校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43 | 云南张氏助孕安胎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姜丽娟 | 云南中医学院 | 校级 | 2016年 |
44 | 云南罗氏调气理血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李晓 | 2016年 |
45 | 云南孟氏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张春艳 | 2016年 |
46 | 云南钟氏中医肛肠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张志云 | 2016年 |
47 | 云南陆氏气阴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魏丹霞 | 2016年 |
48 | 云南赵氏“防治康养”汇通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叶勇 | 2016年 |
49 | 云南夏氏强筋整骨推拿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王春林 | 2016年 |
50 | 云南戴氏经方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 严继林 | 2016年 |
51 | 云南濒危道地药材资源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钱子刚 | 2014年 |
52 | 中医药调节微生态平衡协同创新中心 | 袁嘉丽 | 2016年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获省级以上奖励49项,其中第一单位27项,参与单位22项;获厅级奖励11项,其中第一单位9项;个人参与国家奖1项。近三年,牵头获省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构建起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新范式。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奖项名称 | 等级 | 获奖时间 |
---|
1 | 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 | 朱兆云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3年 |
2 |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彭江云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4年 |
3 | 植物化学防御物质与新农药先导物的研究 | 何红平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2014年 |
4 | 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的挖掘整理与传承研究 | 罗艳秋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民族医药传承贡献类 | 一等奖 | 2014年 |
5 |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 | 罗艳秋 | 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6年 |
6 | 云南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应用示范 | 叶建州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7年 |
7 | 三七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饶高雄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7年 |
8 | 舒血宁注射液脱酸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段为钢 |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 | 一等奖 | 2017年 |
9 | 傣医药理论的整理及应用研究 | 郑进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3年 |
10 | 滇产中草药抗mrsa等药物筛选技术创建与应用 | 韩峻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3年 |
11 | 加强四大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云南省民族医药快速发展 | 郑进 | 中国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3年 |
12 |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收集整理与评价研究 | 张超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 | 二等奖 | 2014年 |
13 | 亚热带地区平、战时护理技术规范训练与应用 | 毕怀梅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5年 |
14 | 云南少数民族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共享平台建设 | 徐福荣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类 | 二等奖 | 2015年 |
15 | 145个中药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 | 钱子刚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6年 |
16 | 横断山主要大型地衣系统分类研究及食药用价值评价 | 钱子刚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6年 |
17 | 20世纪云南高等教育研究 | 王翠岗 | 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6年 |
18 |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彭江云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7年 |
19 | 龙血竭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重大产业化 | 赵荣华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7年 |
20 | 云南农业土著知识保护利用技术体系的创立及其应用 | 徐福荣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类 | 三等奖 | 2013年 |
21 |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解毒作用及机理 | 淤泽溥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 三等奖 | 2014年 |
22 | 云南佤族医疗经验的挖掘整理研究 | 王志红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 三等奖 | 2014年 |
23 | 脉诀汇辨校释 | 汪剑 | 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 | 三等奖 | 2014年 |
24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及相关研究 | 王琦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5年 |
25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德育构建 | 陈守聪 | 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 | 三等奖 | 2015年 |
26 | 桂枝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 | 汤小虎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27 | 益气活血方药调节呼吸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研究 | 袁嘉丽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28 | 公司机会规则研究 | 谢晓如 |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29 |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机遇与突出问题研究 | 赵秋苑 |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30 | 云南特色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研究示范及应用 | 周志宏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7年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释义:1·校徽取“y”(云南)、“中”和“y”(医)为设计基本元素,诠释“云南中医药大学”。
2·图形中展开的书本及由书本延伸的浪花造型,象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体现学院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和优良传统。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云南中医药大学有呈贡和白塔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78·78亩,总建筑面积355563·65㎡。
呈贡校区
云南中医药大学呈贡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校区占地面积823·8亩,建有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会堂、校医院、风雨球场,以及学生食堂,于2008年9月10日正式启用。正大门的五行广场与翰墨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传承;“医鉴楼”屋顶装饰飘板酷似“博士帽檐”。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4年6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邱勇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丁中涛 |
党委副书记 | 祁苑红、杨鹤清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陈颖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温伟波、陈祖琨、俞捷 |
副校长 | 邰先桃 |
党委委员 | 邱勇、丁中涛、祁苑红、杨鹤清、陈颖、张云富 黄孝平、杨盼、李正良 徐莉娅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书记 | 在任时间 | 院长 | 在任时间 |
---|
王奇 | 1960·12-1968·11 | 吴佩衡 | 1960·05-1971·04 |
军、工宣队 | 1968·12-1974·05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秦统兴 | 1975·07-1978·06 | 秦统兴 | 1975·07-1978·06 |
唐惠先 | 1978·06-1982·01 | 唐惠先 | 1978·06-1982·04 |
欧阳平关 | 1982·01-1983·11 | 戴慧芬 | 1982·04-1987·02 |
毕婉 | 1983·12-1987·11 |
王良 | 1987·02-1988·05 | 宣明盛 | 1987·03-1991·03 |
肖瑞崇 | 1988·06-1991·08 |
王子荫 | 1991·09-1993·03 | 肖瑞崇 | 1991·09-1995·05 |
高广 | 1993·03-1996·05 |
陈恩科 | 1996·05-2000·10 | 空缺 | 1995·06-2000·10 |
郭玉鉴 | 2000·10-2010·04 | 李庆生 | 2000·10-2010·04 |
杨建军 | 2010·04-2016·10 | 李玛琳 | 2010·04-2016·01 |
王翠岗 | 2016·09-2022·09 | - | - |
校园环境
校名石
校名石长11·8米、高3·1米、厚1·4米,重约160吨。正面镌刻着红色“云南中医药大学”米芾体校名,背面刻有360字学校更名题记,整个造型浑然天成,简洁大方,庄严厚重。
葫芦岛
云南中医药大学有一湖,名为上池,湖中建有葫芦岛。
翰墨楼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姓名 | 备注 |
---|
叶勇 | 参加过sars、h1n1、h7n9、甲流,包括2019年云南省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应急工作,新冠疫情时期申请前往湖北一线 |
王经府 | 获得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荣获按摩项目铜牌 |
朱兆云 |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王向明 | 教育部十九大“百人宣讲团”成员、全国高校百名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标兵 |
石铭 | 2024年ufc(终极格斗冠军赛)格斗之夜澳门站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级冠军 |
学校荣誉
时间 | 荣誉 |
---|
2015年 | 获云南省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
2016年 | 获云南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
2017年 | 被列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 |
2019年 | 获“2019年西部计划绩效考核全国优秀高校项目办”称号 |
2020年 | 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
2021年 | 获评省级文明校园 |
2022年 | 获评云南省文明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