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丹麦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集成优势。丹麦的大学、医院、企业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在生物技术前沿紧密集成,形成网络,提高了竞争能力,为丹麦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医谷(medicon vally)是重要的特色集群机构之一。
最大的五间生物技术公司员工人数占该地区公司的52%,同时有59%的公司员工人数少于五人。约根森说,“医谷一半的活动量归功于五家公司:symphogen(丹麦)、santaris pharma(丹麦)、camurus(瑞典)、nsgene(丹麦)和alligator bioscience(瑞典),这在医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要将为数不多的几间大公司和剩下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区分开,因为对许多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而言,融资情况是他们根本的问题。这对丹麦和瑞典来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为生命科学产业、生物技术、制药业和医疗用材作为一个产业,能够引领未来的发展。如果他们没有成功获得所需资本,那么之前投资到公共研究和私人研究的几十亿经费将前功尽弃。在丹麦和瑞典,企业通过公共基金筹集资本并不是资本短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为生命科学产业建立最佳的条件,并使医药谷的技术和能力在市场推广方面超越国际水平。”
…更多「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交流
“我们希望通过生命科学使者的交流在全球的组群之间建立紧密和长期的关系。”医谷总裁施蒂格·约根森博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医谷开发的产品需要临床前和临床的支持,在肿瘤学、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营养和代谢疗法方面的先进研究,为许多印度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取得牌照机会。
“此外,医谷还设有技术转移中心,可以在知识产权和品牌援助方面协助中国和印度的生物制药和医疗设备公司。”约根森说
…更多「交流」介绍请查阅全文…
发展
约根森认为,“我们迫切需要丹麦和瑞典政治家们更大的支持,如果医谷在国际舞台上竞争,那么在生命科学产业具备有竞争力的条件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以研究为基础的小型公司特别需要税收鼓励,这样在生物技术公司完成项目的时候能够在预算上给予他们必要的促进。”
他指出,投资商们正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像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和挪威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规定,以研究为基础的小型公司能够得到由国家直接退还的多达50%的研究经费。作为回报,他们在之后不能将这些费用从企业所得税里扣除。
数据分析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丹麦是否具备全球生物技术研发领先者的资质:丹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开发已达38亿欧元,在欧洲大陆排第二位;按人均计算,丹麦是欧洲最大的医疗技术出口商,在该领域90%的收入来自出口;每百万人口中发表的公开科技学术成果论文数量在欧盟排第一;丹麦科学家出版物人均引用数世界第四,是欧洲三大生命科学中心之一。
丹麦生物技术基础的打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相关资料显示,丹麦政府从70年代末期开始涉足生物技术政策。1976年,丹麦政府设立基因工程注册委员会,对基因领域世界各国的政策进行评估,并探讨制订政策法规的必要性。上世纪80年代,丹麦的两家医药企业宣布,要在胰岛素和人类生长荷尔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转基因物质(gmo),引起学术界和政界广泛争论。由此,丹麦议会于1986年通过了基因技术法,规范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由此,丹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法规的国家。
…更多「数据分析」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