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机构编制
2024年宜春学院下设党政管理机构21个,群团组织2个,教学机构19个,教辅机构7个。2024年部门编制人数小计1925人,其中:全部补助事业编制人数1925人。实有全部补助事业在职人数1427人。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6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院 | 招生专业 |
---|---|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地理科学 | |
广告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汉语言文学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 | 法学 |
城市管理 | |
公共事业管理 | |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数字经济 | |
工商管理 | |
旅游管理 | |
市场营销 | |
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翻译 | |
法语 | |
宜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宜春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土木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
物理学 | |
通信工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自动化 | |
材料物理 | |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 |
药学 | |
制药工程 | |
生物工程 | |
化学 | |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 动物医学 |
动物科学 | |
园艺 | |
农学 | |
环境科学 | |
园林 | |
宜春学院医学院 | 预防医学 |
麻醉学 | |
护理学 | |
临床医学 | |
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宜春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物理 | |
自动化 | |
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舞蹈学 | |
学前教育 | |
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 | |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
美术学 | |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484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0%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2%以上,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省金牌教师,井冈学者,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80余人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类别 | 名单 |
---|---|
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郭孟萍 |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 李建军、谢芳、易剑锋等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类别 | 名称 |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药学 |
省级 “十二五”重点学科 | 伦理学、微生物与生物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物遗传育种学 |
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 | 药学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2项、“新工科”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有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生物工程、农学 |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园艺 |
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临床医学、动物科学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基地 |
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创造学 |
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环境科学、体育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园林、财务管理 |
省级特色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医学美容技术、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 |
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旅游管理、英语、临床医学、药学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药学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科学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 |
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园林 |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大学英语、应用钢琴等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多项;出版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1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项2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0多项,省级一等奖240多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2018年,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与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级汉语教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2020年,与俄罗斯萨马拉社会与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