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延安大学校名是1960年3月21日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诗人郭沫若同志来延安大学视察工作时亲笔题写。
校徽
学校校徽由两个圆和一个半圆构成,内圆内为宝塔山和延河桥,外圆中上方为汉字郭沫若题写的“延安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yanan university”字样,圆中间有“1937”字样。
精神文化
校训
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
释义:“立身为公”的两个核心概念是“身”与“公”。“身”的社会学本意是身份,同时隐含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等引伸意。具体讲就是通过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的修炼,使自身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一种身份或角色。“公”的本意是公共,这在上古和现代社会的话语系统中是相通的,如原始公社、共产主义以及中国士大夫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均以“公”之本意来立意。在近代社会,“公”字又引伸出了“公平”“公正”等含义,显示了人格与公共社会的一体性联系。创办于1940年的延安大学最早前身学校陕北公学之“公”,融汇了“公”的上述所有含义。
“学以致用”的核心概念是“学”与“用”。“学”是学习、学业,“用”是实践、运用。“学以致用”,从主观上讲是将学习的目的建立在实际运用的基点上;从客观上讲,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1944年延安八大院校合并后的延安大学所制定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数十年来,延安大学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社会的普遍评价是有真才实学和实践能力。
校歌
延安大学校歌由赵毅敏、曾九作词,吕骥作曲,题名为《延安大学校歌》。
社团文化
延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延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会”)成立于2005年5月23日,主要职责是处理社团日常工作,协调各社团之间关系,接纳新的社团成员,与校内各社团及其他部门合作等职责,社联会现下有三农学社、爱心社、青春健康同伴社、书画社、跆拳道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三十多个校级社团,会员总数达四千余人,遍布全校各个院系。特色活动有“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艺术节”“兰蕙飘香'诗歌朗诵赛”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