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广播阶段
1949年12月21日,迪化人民广播电台成立。
1951年3月20日,“迪化人民广播电台”改名为“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时仅有一台功率为350瓦的发射机,全天播音3个小时,以汉语和维吾尔语播音。
1955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增办哈萨克语广播。
1958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增办蒙古语广播。
1952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乌鲁木齐市西郊老满城新建短波发射台,功率为4架/4·55千瓦。
1953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增加发射设备,截至1957年发射功率达8架/22·5千瓦。
1959年10月1日,在昌吉县新光合作社新建广播短波发射中心台,命名为昌吉523短波发射中心台,后又两次扩建,发射功率达到14架/320千瓦。昌吉523短波发射中心,是新疆电台的主要传频台,每天用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16个频率对全疆广播。同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可收听到新疆台的节目。短波发射中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有效覆盖面积,但由于短波受电离层等因素的干扰,在新疆境内有些地区仍听不到或听不好广播。根据中央的技术政策,在发展短波广播的同时,发展中波广播。
1965年,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乡新建新疆中波广播发射中心,命名为呼图壁631中波发射中心台,发射功率达4架、/480千瓦,使用3个频率,转播维、汉、哈语节目。同时,新建了伊犁632台、阿勒泰633台、塔城634台、喀什635台、阿克苏636台、和田637台等6个中波转播台。
电视阶段
1970年10月1日,新疆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当时使用自制电子管黑白电视设备,1000瓦图像发射机,500瓦伴音发射机,电视的覆盖范围很小。
1972年7月1日,新疆电视台正式播出,每周维吾尔语和汉语节目各播1次(以后改为2次)。
1977年2月,新疆电视台开始使用黑白录像、摄像设备,录像播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时间上迟一周)和其他节目,改变了以往用摄影机摄制节目和主要播放电影片的状况。
1979年2月5日,新疆电视台增加了八频道彩色电视,每周播出两次汉语节目,开始了新疆彩色电视的进程。
1982年6月1日,新疆电视台维、汉语分频道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中国第一个用专用频道开办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的省级电视台,并全部完成了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9月1日起,新疆电视台利用邮电部租用的国际通讯卫星,收转了中共第12次代表大会的实况和其他重要报道。这是新疆第一次收看到当天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1984年8月始,新疆电视台通过卫星传送,每天按时录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因时差,迟1小时半播出)。
1986年7月1日,新疆电视台汉语、维语节目正式上星传输,成为中国第一家上星播出的省级电视台。
1989年2月,新疆电视台开始使用卫星手段向各地传输部分电视节目。
1993年8月1日起,新疆电视台维、汉、哈语节目实现全天卫星传输。
1997年8月28日,新疆电视台节目通过租用亚太一号卫星,采用数字技术,并把卫星频道一分为三,实现汉语、维语、哈语节目可以各自在一个频道内播出。
2001年7月1日,新疆电视台与新疆有线电视台、新疆经济电视台合并为新的新疆电视台。
2009年11月,新疆卫视成为继西藏卫视后,第二家中国免费落地的省级卫星频道。
融合阶段
2018年11月23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撤销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组建成立新疆广播电视台,归口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12月12日,新疆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成立。
2025年3月17日,新疆艺术学院与新疆广播电视台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2025年3月28日,新疆广播电视台与新疆九鼎商贸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5年4月18日,新疆广播电视台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