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特征
以社会洞察测量时代体温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始终保持以最敏锐的视角,观察与记录中国社会变迁,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体温计角色,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以创意策划制造概念美学
拥有二十余载的内容沉淀和资深采编团队,曾创造出“第四城”“飘一代”“低美感社会”等经典概念,以最独特的选题角度,捕捉社会热点、直击情绪痛点、解析未来趋势……
…更多「内容特征」介绍请查阅全文…
新周刊新锐专题
《飘一代》(2000) | |
2000年6月15日,《新周刊》推出“飘一代”封面报道,宣告中国新生代的诞生。 | |
《第四城》(2000) | |
2000年,《新周刊》以“前四城”为成都命名,成为成都标签。 | |
《她世纪》(2001) | |
2001年,《新周刊》推出“她世纪”专题,指出21世纪将是女性崛起的新时代。 | |
《急之国》(2010) | |
“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 |
《反卷青年》(2019) | |
2021年,《新周刊》在青年节首创“反卷青年”概念,倡导中国青年停止内卷、走向反卷。 |
《低美感社会》(2019) | |
《新周刊》勇于解析我们时代的审美匮乏症,“中国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吴冠中)“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木心) | |
新周刊×闲鱼《闲学家》(2019) | |
“闲学家是真玩家,玩是态度,是能力,是精神。于他们而言,不好玩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 |
新周刊×支付宝《‘92四无青年》(2019) | |
“所谓‘四无’,指的其实是‘92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无公害、无国界、无禁忌、无现金。” |
新媒体矩阵
新周刊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公众号:380万+订阅用户微博:2116万+关注用户中国最新锐的社会趋势观察家和中国最有范儿的生活方式研究专家;官微多次荣获微博“最具影响力媒体”大奖。首创早晚安模式,拥有一线明星、企业高管、文化精英等高质量粉丝。 | |
新周刊官方网站整合《新周刊》杂志、增刊、别册、图书、活动及新媒体等全平台资源,是《新周刊》品牌形象和日常动态的主输出平台。 | |
新周刊app用户数230万+传递新周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全新平台,在这里触摸新锐,灵魂交互。 | |
九行travel旅行类,95万关注用户。行遍九州,探索世界。面对有情怀、有腔调的旅行达人。 | |
惊蛰青年生活类,60万关注用户。一座z世代的博物馆。 | |
局外人视频类,22万关注用户。讲述人物破局故事,聚焦社会热议话题。 | |
f小姐miss f时尚类,40万关注用户。女性美学研究所,女性是一种生活方式,时尚是面子,艺术是里子。 | |
生活方式研究院生活方式类,30万关注用户。针对生活方式研究的跨界新型平台。 | |
新周猫条漫类,40万关注用户。新周刊“镇社猫”,非人类工作伙伴,关注职场社畜和青年文化生活。 | |
硬核读书会阅读类,35万关注用户。分享人文好书,策划文化沙龙,引领新锐阅读潮流。 |
品牌活动
中国年度新锐榜
1997年,《新周刊》推出1997大盘点,首开中国传媒年度大盘点报道的先河,盘点内容涉及公众重点关注的多个层面,囊括主流、前瞻、热点等,成为一年一度社会热点盘点平台。
2001年,《新周刊》在大盘点的基础上,以“传媒观点、专家意见、新锐视角”为立意和特色,与国内主流媒体一起,联手打造了“中国年度新锐榜”,聚焦年度热点,指点文化趋势,推动潮流演变,已经发展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传媒榜、观念榜和文化榜,至2022年已成功举办21届。
…更多「品牌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社会评价
新周刊是“话题刊物”,是中国期刊文化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标志。
——张伯海 曾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新周刊的编辑都具有诗人的气质,诗人办刊,它不具常理,天马行空,所以能够创造出无数的概念,用这些概念来刺激人。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新周刊》对选题的捕捉能力和对选题独特的挖掘能力是领先的。大部分选题是追逐社会热点话题,也不完全跟着时尚热点走。
…更多「社会评价」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