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特征
新西河发源于白马河,自东向西流经福州市鼓楼区杨桥新村、福屿路、福州大学怡园校区等区域,最终注入闽江北港。河道平均宽度6至12米,与陆庄河、大庆河交汇形成网状水系结构。沿河分布着西河排涝站等水利设施,构成城区南北向重要排涝通道。
治理工程
2011年福州市启动75条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新西河被纳入首批17条重点治理河道。2012年实施首期整治:
完成2908米河道清淤工程,累计清除淤泥2·8万立方米
建设截污管网3·6公里,日均截流污水1200吨
改造加固破损驳岸1·5公里,提升防洪标准至20年一遇
2019年水系治理攻坚行动中:
新建滨河绿地4处,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
安装景观照明系统覆盖全线河道
改造提升福飞路等3处景观节点
景观改造
通过"一轴两带六节点"设计理念:
主景观轴线串联乌山立交等标志性节点
南北岸设置透水砖步行道,总长5·2公里
保留原生榕树群落,补植三角梅等本土植物
杨桥河南新村段设置绿化隔离带实现人车分流
截至2020年治理成效:
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建成24小时开放的滨水公共空间
形成"流光溢彩"夜景灯光体系
功能作用
作为城市内河网络重要组成部分:
汛期行洪能力提升30%,保护沿岸5万居民
日均接待散步健身市民超2000人次
串联白马河与闽江的生态廊道
保留宋代城濠遗迹的历史文化载体
管理维护
实行"河长制+"管理模式:
配备专职河道管理员6名
设置水质监测点4处
每月开展生态补水10万立方米
建立市民投诉应急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