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简介
区档案馆于1987年落成,截止2002年底,馆藏档案185个全宗、档案资料96878卷(册)、照片档案3901张;档案接待查阅利用2002年度3014人/次,利用档案、资料3648卷(册),复印证明材料6939张;1993年7月和1996年7月区档案馆先后晋升为省三、二级综合档案馆;1998年11月升为省一级馆。新档案馆建设已列入萧山区“十五”计划、区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历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档案馆停止工作,1978年10月恢复县档案馆,同年,县委办成立档案科,档案科与档案馆合署办公,1990年11月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萧山市档案局,1997年机构改革后,实行局(馆)合署办公。
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始于1999年,现有微软培训中心教室1个,计算机房1间,输入文件级条目167万条,实现检索计算机化。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在省外有一定的知名度。2002年,《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课题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数字化档案馆工作流程与方法研究》课题列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国家级科技项目;“萧山档案信息网站”2002年开通后,点击率达近万人/次。
至2002年底,全区26个镇、街道机关档案工作达到省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满堂红”,72%的行政村、42个社区档案管理达到萧山区级标准,移民档案进一步规范,专业系统档案目标管理上等级势头较好。
所获荣誉
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区委、区政府正式命名,于2002年8月28日挂牌对公众开放;区档案局(馆)2001年被萧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2年被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称号,当年区档案局在争创满意单位评比中满意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居第16位。
区档案局被省、市人事厅、档案局评为“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先进集体;1997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2001年被档案局评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0—2003年连续四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综合档案馆现代化管理评估”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