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新青团”)淳化县、乾县、泾阳县、永寿县、武功县委员会相继成立。10月,新青团咸阳地方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先后隶属西北局领导和新青团陕西省委领导。
1961年11月,共青团咸阳地方委员会成立至1965年12月,全区有基层团总支197个,团支部6289个,团员115806名,“文化大革命”中,团地委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1967年2月,团地委经历了典折发展的历程。1967年2月,受“造反组织”冲击,团地委名存实亡。1973年,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中共咸阳地委决定重新恢复健全共青团组织。同年2月20至24日,共青团咸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恢复了共青团咸阳地委。
1984年5月,共青团咸阳地区委员会更名为共青团咸阳市委员会,现团市委机关行政编制12人,现有干部职工12人。内设3个部室,即办公室、组织宣传部和工农青年部,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全市有共青团员29·63万名,其中农村团员13·6万名,企事业单位团员3·7万名。直属的有13个团县区市委、市直属事业单位团委57个,大中专院校团委24个,共有基层协和委787个,乡镇团委(含街道办事处团委)182个,团支部11891个。全市有专职团干部525名,其中女123名,占23·4%。
1951年起,新青团咸阳地方工作委员会陆续在全区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和聘请、培训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并把建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校。1952年,新青团咸阳地工委规定了少年儿童先锋队的工作内容,即组织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使之身心健康并具有“五爱”的高尚品德。现全市有少先队员63万名。
1986年5月4日至6日,咸阳市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咸阳市学生联合会首届代表大会在咸阳召开。大会成立了咸阳市青年联合会和学生职合会。选举产生了咸阳市青联及学联的领导班子。1992年5月16至18日,咸阳市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咸阳学生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总结了前6年的工作,选举产生了咸阳市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和咸阳市学生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1998年10月20至22日咸阳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咸阳市学生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界咸阳市青联及学联领导班子。市青联共有会员团体6个,委员225名,常委44名,主席1名,副主席7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6名,市学联有团体会员单位186个(含中学、职中学生会),主席单位1人,副主席单位8个,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4名。
2001年5月,咸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咸阳召开,共有代表121人,协会设名誉会长2人,顾问6人,会长1人,副会长8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8人,理事会由50人组成,其中青年企业家34人,团干部16人。
按照市委有关规定,咸阳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咸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咸阳市委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团市委,日常工作由团市委承担。 1973年2月20日,共青团咸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由于沼荣、王峰、王文汉、王珏、李俊民、陈志高等59名委员组成的共青团咸阳地区第一届委员会。1974年5月25至29日,咸阳地区召开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到会代表545名,有36人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1977年10月25日,咸阳地区第一次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评选了出席省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分子代表102名,讨论通过了向全区团员,青年发出《坚持又红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的倡议。
1985年9月4至6日,共青团咸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清“左”破旧、大胆创新、努力开创我市青年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咸是市第一届委员会。
1991年7月28日至31日,共青团咸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通过了《团结奋斗、求实创新、为了实现我市“八五”计划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咸阳市第二届委员会。
1998年5月3至6日共青团咸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通过了《肩负历史重任、奋力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实现建设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咸阳市第三届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