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
水月洞为卷篷式半圆洞窟,长17米、高12米、宽10米,形成于地壳抬升与溶蚀作用的共同影响。洞内可观赏“漓江双月”奇观:水月洞倒影与东岸穿月岩投影相映成趣。其独特形态源于1·2万年前漓江河道缩窄后的持续侵蚀。
人文历史
南宋张孝祥改称“朝阳洞”,范成大复名“水月洞”,引发命名争议。洞内现存:
1·唐代元结篆刻洞名
2·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刻
3·宋代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石刻明代徐霞客在游记中详述其地质构造,抗战期间该区域成为桂林城防要塞。
景观荣誉
3·1995年被确立为桂林城徽标志
2013-2015年连续三年获评央视“中国最美赏月地”
2017年随象山景区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游览体验
夜间可同时观赏:
天然石拱与月影重叠的“洞中月”
漓江水面反射的“水中月”景区配套《象山·传奇》实景演出,周边涵盖普贤塔、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