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介绍
厦门市信息协会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为中心,以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资讯和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技术研讨、课题研究和互动交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营造有利于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为会员、为政府、为企业搭建政府与会员、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咨询、服务和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促发展。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宣传和实践,致力于推动和推进信息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在对台交流、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科普宣传、应用大赛、人才培养、服务会员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多次被评为“厦门市社会科学先进协会”、“社科普及先进单位”、“全市先进民间组织”、“全省先进民间组织”、“全国社会科学先进协会”等荣誉称号。
一是精心搭建海峡两岸信息化交流平台,凸显对台优势。成功举办了八届海峡两岸信息化论坛,先后邀请台湾资讯业界13个社团、600多名厂商和大陆3000多名业界代表参加历届论坛的研讨交流,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促进两岸民间组织友好往来。先后组织了18批次共216人赴台进行考察交流。除两岸论坛邀请的台湾嘉宾外,还先后邀请并接待台湾相关团体21批次263人来厦进行投资考察,促进交流交往与合作。
三是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跃行业交流氛围。先后举办了97场信息化行业应用学术与技术交流研讨会和76场cio科技茶座和学术沙龙,卓有成效地开展富有实际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宣传信息化、努力实践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为信息化发展大计建言献策。受市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的委托,先后承担了《厦门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每年一度的《厦门市信息化发展报告》蓝皮书等28个市重点课题的调研和编制任务,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五是编著书籍,以飨读者。先后以正式书号编辑出版了《厦门信息港》、《海峡两岸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海峡两岸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研究》、《两岸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等专著,参与编写《迈向新世纪的厦门经济特区》等书籍,为两岸业者和读者提供若干较为全面、详实、系统介绍海峡两岸信息化建设、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的参考材料。
六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参与七届全市社科普及周活动,现场赠送《信息纵横》会刊和各类书籍2500多本,精美小礼品5000多份,各类宣传资料近100000份,接受咨询达4000多人次,举办19场专题报告会,弘扬社会科学文化精髓。
七是以大赛促应用。与厦门移动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七届动力100杯72行移动信息化应用大赛,全市共有2851个项目参与七届大赛的角逐,影响深远。
八是培养高端人才,服务特区经济发展。与同济大学携手合作,在厦门建立同济大学工程硕士教学点,目前在读研究生235人,已毕业35人。与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携手在厦门建立培训点,开展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辅导和培训工作,已培训学员69人,其中高级21人,中级48人,意义重大,成就非凡。
主要业务范围
1、围绕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组织研究全市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等,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2、组织会员和社会力量,对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和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和交流,推动和推进党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
3、规划本行业发展远景,研究制定行业规范,严格规范行业从业行为,自律诚信,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4、在遵守国家法律和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信息互动交流与咨询服务,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交流,促进合作。推动和推进信息标准化、网络规范化、信息安全、信息立法和信息资源库等基础性工作的建设步伐。
6、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资讯行业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动态。承担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委托的信息咨询、课题研究和信息化项目的评估、评审工作,为推动和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7、参与和推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接受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项目建设实施必要的跟踪考核和监理工作。
8、建立与国外、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兄弟城市资讯组织的联系,加强对外和对台的交流与交往,促进国(境)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9、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职业化、资格化培训。重视和加强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10加强同会员和各分支机构的联系,搭建平台,增进交流,促进合作,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言献策,反映会员诉求,为会员答疑解难,发挥沟通、协调、咨询、服务和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
11、建立协会门户网站,编辑出版协会会刊,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