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法学院是厦门大学历史较为悠久的主要学院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年2月,厦门大学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1934年6月,法学院与商学院合并为法商学院。1937年底,法商学院中的法科停办。
1940年秋,原福建大学法学院划归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商学院中的经济系合并,组成厦门大学法学院,同时复办法律学系。1950年9月,厦门大学文学院、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1952年学校撤销学院建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法律学系再次停办。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院规模
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法学院大楼占地10000多平方米,基建面积8235平方米。不仅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和教学楼,而且建设有标准化的案例教学讨论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工作室。厦门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法学图书资料,并引进开发了若干种重要的中西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包括lexis-nexis数据库)。1998年,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该分馆已被批准为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
办学条件
法学院现共有在职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助理教授22人、师资博士后1人。学院共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2013年度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2人,2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8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法学英才”,厦门大学南强青拔人才2人。有9人次担任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的会长或副会长。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国际合作
法学院目前与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地区共27所世界知名高校法学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其中与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11所高校法学院联系密切,定期开展学生交换等活动。2016年至今,学院招收来自西班牙、加纳、孟加拉国等世界各地的外籍学生共39人;接收来自意大利、德国等各国的国际交流生共52人;派出学生赴境外交流访学共347人,其中本科生142人,硕士生153人,博士生52人;目前学院在读外籍学位生共37人,在读港澳台学位生共28人;派出教师赴境外开展访学考察、进行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会议等共202人;邀请外籍专家学者来院开设讲座40余场;接待境外高校与合作机构来访团组60余场,总人数逾160人;成功开设马耳他大学中国法春令营、特里尔大学中国法夏令营、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暑期研修班、厦门大学国际大学生知识产权夏令营、马可•波罗—郑和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暑期班等国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