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
古为先零羌游牧地。西汉设军事、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为临羌县地,隶金城郡。
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西平郡,分临羌县置西都县为郡治,隶雍州。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
1962年,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
1966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
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更多「行政区划」介绍请查阅全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76·5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0°52'~101°54',北纬36°13'~37°28'之间。西宁市人民政府地形地貌
西宁市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气候
西宁市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水文
…更多「地理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西宁市水资源相对贫乏,湟水河横穿西宁市区,全年水资源量131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2·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94亿立方米,重复量s3亿立方米。生物资源
西宁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升麻、防风、羌活、大黄、赤芍、党参等。野生动物中有20多种属珍稀动物,其中包括棕熊、岩羊、白唇鹿、马鹿、鹿、原羚、蓝马鸡等。矿产资源
…更多「自然资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人口
2023年末,西宁市常住人口达到248·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0·1万人,增长0·04%。
截至202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7·56万人,增长0·24%。全市出生人口2·26万人,死亡人口1·66万人,出生率9·14‰,死亡率6·71‰,自然增长率为2·43‰。全市城镇人口为196·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9·33%;乡村人口为51·1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67%。
…更多「人口」介绍请查阅全文…
政治
机构 | 职务 | 姓名 |
---|---|---|
市委 | 书记 | 王卫东 |
副书记 | 石建平、汪山泉 | |
常委 | 钟志军、姜晓东、南海晏、张爱红、王刚、牛得海、刘翔、刘强峰 | |
市政府 | 市长 | 石建平 |
副市长 | 王刚、姜晓东、南海晏、肖向东、韩兴斌、褚平峻、吉辉、赵淑兰、殷立军、肖昕 | |
市人大常委会 | 主任 | 黄城 |
副主任 | 李晓舸、雷富霖、李志坚、汤向军、马化伟、韩俊良 | |
市政协 | 主席 | 段发达 |
副主席 | 满开清、杜萍、李晓、全武、尉宝山、刘海云 | |
秘书长 | 卢东江 |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7月) |
经济
综述
2024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726·0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79·6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 : 39·0: 58·0。西宁gdp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贡献为4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
…更多「经济」介绍请查阅全文…
交通运输
公路
公路 | 京藏高速公路 | 兰西高速公路 | 平西高速公路 | 西湟一级公路 |
---|---|---|---|---|
湟倒一级公路 | 西塔高速公路 | 宁大高速公路 | 西宁过境高速公路 | |
张汶高速公路 | 西和高速公路 | 西丽高速公路 | 西互高速公路 | |
国道 | 109国道 | 214国道 | 227国道 | 315国道 |
铁路
…更多「交通运输」介绍请查阅全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西宁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在校学生9·52万人;普通中学143所,在校学生12·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学生3·11万人;小学136所,在校学生16·6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981人;幼儿园521所,在园幼儿7·44万人;西宁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5·1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3·27%。类别 | 学校名称 | ||
---|---|---|---|
青海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中学 | 青海湟川中学 |
西宁市第二中学 |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 西宁市第五中学 | |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 | - | - | |
普通高等学校 | 青海大学(双一流,211) | 青海师范大学 | 青海民族大学 |
青海理工学院 |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 |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 - |
科学技术
截至2021年末,西宁地区有独立的科研院所33个,非独立院所2个,其中两所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有科学技术学会88个,会员43500人;科技人员21885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93人,中级6524人。改革开放以来,西宁市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95项,市级433项。先后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9人次来宁进行科学考察、学术交流和合作攻关。组织214人次前往美、英、德、日等8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及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先后争取到日本、联合国undp组织的科技援助项目4项,资助经费50多万美元。还组团参加了全国性星火、高新技术、“双新”等成果展览交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西宁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9个,博物馆14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5%和99·7%。出版杂志53种,213·45万册;图书977种(包含教辅教材),1407·08万册。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西宁市有各类医疗计生卫生机构1927所,其中,医院77所;卫生技术人员282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36人;注册护士1284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 22094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4·12人。青海省人民医院 |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青海省红十字医院 | 青海省中医院 |
青海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青海省藏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医院 |
基础设施
西宁市拥有“兰一西一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社会保障
…更多「社会事业」介绍请查阅全文…
历史文化
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中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曲艺
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
…更多「历史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风景名胜
2022年,西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34·73万人次,下降40·3%,旅游总收入122·46亿元,下降53·6%。接待国内游客1434·56万人次,下降40·3%,国内旅游收入122·41亿元,下降53·5%。旅游外汇收入72·85万美元,下降76·6%。
综述
…更多「风景名胜」介绍请查阅全文…
荣誉称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十大避暑城市 | 中国十大安静城市 | 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 世界旅游名城 | 2011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 全球避暑名城榜 |
中国休闲城市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中国最幸福城市 |
国家森林城市 | 全国文明城市 |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
2018年入围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 | 2018畅游中国100城 | 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66位 | 2018年度青海省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 | “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
2020年青海省双拥模范城 | 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第26 | 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第4 | 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 |
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202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 |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 |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 2016—2020年青海省普法先进城市(州) | 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 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 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
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 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 | 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 |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 2025年4月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 | 2025年4月,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
2025年7月,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