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锡东林书院公众号

无锡东林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江苏无锡市
公众号ID:gh_41a8d64f1d20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无锡东林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发布东林书院新活动信息及新优惠政策,及时收取游客反馈意见。

开发/运营主体: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

关于主体: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是无锡市文广新局直属单位。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无锡东林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无锡东林书院百科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解放东路867号,又称“龟山书院”,由杨时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后废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人重建书院并在此讲学,后被魏忠贤下令拆毁;清代书院重建,后改为东林小学;2002年腾退小学,开辟为旅游景点。

东林书院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东林书院倡导的“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在明末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使得书院声名大著;书院在明末党争中是“东林党”成员的聚集地和来源地,是全国政治的焦点,也是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地、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东林书院内悬挂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全国民众较为广泛的认可。

2006年5月25日,东林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无锡市梁溪区东林书院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学者杨时到访无锡,见无锡城东门内古木森天,与他曾居住过的庐山东林寺相似,便在无锡地方官李夔的帮助下,开办书院讲学,名曰“东林书院”。

元至正十年(1350年),僧人月秋潭在东林书院遗址东北处建有东林庵。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无锡邑人宋子华对东林庵稍作修葺扩大。

建筑布局

东林书院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进入书院大门后,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石牌坊、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局庙、三公祠;东路由北向南依次为东林庵旧址、还经亭、道南祠、正心亭;西路由北向南依次为心鉴斋、寻乐处、来复斋、晚翠山房;书院东西两侧都有池塘等景观。

主要景点

书院大门

东林书院大门始建于明万历后期(1604年—1620年),大门计三楹,门上题写有牌匾“东林书院”。大门原在院前七箭河附近,后河塞门废。1994年,重建于此。

东林书院大门上原悬有门联“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此联引用书院创始人宋代杨时典故。他曾撰有《此日不再得·示同学》长诗,勉励学人珍惜时间,刻意攻读,否则时去不返,难以再得。明代书院修复重新开始讲学,所以说“此日今还在”。另外,杨时一次南归时,其师程颢目送他曰:“吾道南矣”。后杨时居东林长期讲学,故曰:当年道果南。原联久佚,现联由无锡著名学者钱伟长重新题写。

主要展览

收藏文物

东林书院是“无锡市东林书院(无锡市薛福成故居)”博物馆的一部分,博物馆共藏有文物107件,其中,东林书院内藏有典籍、碑拓、瓷器、书画等多项文物。

东林书院藏碑拓包括《五人墓碑记》碑拓、《邵宝孝子祠四咏》碑拓、钱泳刻王绂《墨竹图》碑拓、钱泳刻《熹平石经》碑拓、《洛神赋十三行》清代碑拓、《高攀龙题秋圃晨机图》碑拓。

人文历史

艺文

对联

东林书院依庸堂内悬挂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强调,在研究学问之余,仍然要关心天下事,所以他讲学的时候经常会评议朝政。此句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对仗工整,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这副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机构设置

东林书院由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管理,该管理中心由原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原无锡市钱钟书故居管理中心、原无锡市名人故居管理中心、原无锡市薛福成故居管理中心四家事业单位合并而成,为正科级单位,由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管理。除东林书院外,该中心主要管理的景区还有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秦邦宪故居、张闻天旧居、 顾毓琇纪念馆。

文物价值

东林书院在宋明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理学传播中心。东林书院在讲习之余,间或指陈时弊,裁量人物,锐意图新,自称“东林人”,引起朝野倾慕,当时海内学者很多以东林书院为楷模,书院享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美誉。

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胸怀远大抱负,已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东林书院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史上均占有一定地位。

文物保护

1956年10月,东林书院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东林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社会活动

2004年,东林书院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05年,东林书院获“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视专题片展播活动”一等奖。

2006年5月,东林书院被评为2004—2005年度“假日新视野”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解放东路867号,北邻保利广场,东近古运河(护城河),向西为无锡市中心三阳广场。东林书院旧址

开放时间

东林书院的开放时间为每日09:00—17:00,16:45停止入园。

门票信息

东林书院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信息

公众号主体介绍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无锡东林书院是由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为无锡市文广新局直属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主要负责东林书院的文物保护、修缮开发及日常管理。其前身为宋代学者杨时讲学所建的东林书院,明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重建后成为全国讲学与政治舆论中心,以“东林党人”闻名,后经多次损毁与修缮,至2004年复原为明清鼎盛时期风貌。

书院现存石坊、依庸堂、道南祠等核心建筑及园林景观,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管理中心主要职能涵盖文物修缮、学术研究、文献整理、文旅资源开发及社会教育,并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广智慧导览服务。机构长期开展国学讲堂、传统节日活动及青少年研学实践,如中秋祭月、国学夏令营等,同时实施夜间开放等文化惠民措施。其工作体系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公共教育,形成多层次文化服务矩阵。

历史沿革

东林书院亦名龟山书院,宋代为著名学者杨时讲学场所。元至正年间废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 ) 革职回乡的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在原址复建为书院,并建造道南祠。同时相继在其间主持讲学。在聚众讲学时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自称 "东林人"。当时全国士大夫讲学的,多以东林为楷模,影响极大。明天启五年(1625),阉党祸起,诏毁海内书院,东林首遭其灾,立即拆毁,不许存留片瓦寸橼,“东林人”被斥之为“东林党人”而遭迫害。崇祯初,有诏修复。清代各朝,续有增修,咸丰十年〈1860〉道南祠毁于兵火。之后,同治、光绪两次修葺,稍复旧观。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东林学堂。于2004年6月30日全面开放。至此,东林书院基本恢复至明、清讲学鼎盛时期的风貌。

展出内容

现存石坊、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东林报功祠、道南祠、寻乐处、心鉴斋、燕居庙、小辨斋、再得草庐、东长廊、西河池、假山、风雨亭等,寻乐处、心鉴斋、燕居庙、小辨斋、再得草庐、东长廊、西河池、假山、风雨亭、东苑、时雨斋、东林庵、弓河等主要建筑。

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现有文物的保护、修缮和日常开放管理。二、负责本单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三、编制本单位的专项经费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四、征集、整理有关东林书院的文物及文献资料。五、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教育。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