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设有20个学院(部),开设81个本科专业。
招生专业(类) | 学院(部) |
---|---|
材料类(含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 |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 |
冶金工程(数智冶金双学士学位项目)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
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 |
应用化学 |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生物工程(制药方向) | |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类(含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 |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 |
工程力学 | |
材料物理 | |
统计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机械类(汽车)(含智能车辆工程、车辆工程) |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 | |
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翻译) |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德语 | |
法学类(含法学、社会工作) | 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 |
金融科技 | |
行政管理 | |
投资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
自动化类(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
临床医学 |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 |
预防医学 | |
药学 |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护理学 | |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 |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公共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 |
矿业类(含采矿工程(智能采矿方向)、矿物加工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
安全工程 | |
矿物加工工程(资源智能提取双学士学位项目) | |
生物技术 | 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 |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四五”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位授予点
序号 | 学位点代码 | 学位点名称 | 类别 |
---|---|---|---|
1 | 0802 | 机械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 |
2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 |
3 | 0806 | 冶金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 |
4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 |
5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博士一级学科 |
6 | 0819 | 矿业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 |
7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 |
8 | 0711 | 系统科学 | 博士一级学科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序号 | 学位点代码 | 学位点名称 | 类别 |
---|---|---|---|
1 | 0101 | 哲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2 | 0102 | 应用经济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3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一级学科 |
4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5 | 0701 | 数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6 | 0702 | 物理 | 硕士一级学科 |
7 | 0703 | 生物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8 | 0710 | 化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9 | 0711 | 系统科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10 | 0714 | 统计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11 | 0801 | 力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12 | 0802 | 机械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13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硕士一级学科 |
14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15 | 0806 | 冶金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16 | 0808 | 电气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17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18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19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硕士一级学科 |
20 | 0813 | 建筑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21 | 0814 | 土木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22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硕士一级学科 |
23 | 0819 | 矿业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24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25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26 | 0835 | 软件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27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28 | 1001 | 基础医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29 | 1004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30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 |
31 | 1202 | 工商管理 | 硕士一级学科 |
32 | 1204 | 公共管理 | 硕士一级学科 |
33 | 1205 | 设计学 | 硕士一级学科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序号 | 学位点代码 | 学位点代名称 | 类别 |
---|---|---|---|
1 | 0252 | 应用统计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2 | 0254 | 国际商务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3 | 0351 | 法律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4 | 0352 | 社会工作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5 | 0551 | 翻译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6 | 0854 | 电子信息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7 | 0855 | 机械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8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9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0 | 0859 | 土木水利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1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2 | 0861 | 交通运输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3 | 1051 | 临床医学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4 | 1054 | 护理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5 | 1055 | 药学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6 | 1251 | 工商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7 | 1252 | 公共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8 | 1253 | 会计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19 | 1256 | 工程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20 | 1351 | 艺术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博士后流动站
冶金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矿业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系统科学 | -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重点学科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材料学 |
“十四五”优先发展学科 | 冶金工程 |
省级重点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 “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学科群、“绿色钢铁智能装备与系统”学科群 |
省级“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
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学科评估
评估结果 | 学科 | |
---|---|---|
b类 | b档 |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b-档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c类 | c+档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公共管理 |
c档 | 马克思主义理论、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
c-档 | 土木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拥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4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326人,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湖北教学名师3人,湖北名师4人,湖北名师工作室8个,楚天名师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9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90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5人。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 吴宏鑫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 苏义脑、张寿荣、毛新平、谢先启 |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吴开明、张同存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孔建益 |
全国优秀教师 | 方康玲、陈奎生、李锐锋、吴怀宇、邓泽宏 |
全国模范教师 | 李友荣、张瑞 |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刘涛、李光强 |
国务院津贴专家 | 孔建益、陈奎生、吴清明、吴开明、张一敏、顾杰 李光强、王光辉、李亚伟、柴利、刘涛、吕勇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孔建益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 倪红卫、李亚伟、赵雷 |
湖北省教学名师 | 廖汉元、陈奎生 |
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 | 陈奎生、孔建益、李轩科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其中国家级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18个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住建部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项目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 |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机械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临床医学、行政管理、车辆工程、材料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工业工程、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机械电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安全工程、物流工程、环境设计 |
省级品牌专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工程、自动化 |
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 冶金类专业 |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 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药学、工业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 |
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 | 临床医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软件工程、自动化、市场营销、预防医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预防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信息安全、安全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物流工程、工程力学、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物流管理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等级 | 获批年度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孔建益 | 国家级 | 2008 |
控制理论与应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吴怀宇 | 国家级 | 2009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跨学科教学团队 | 李亚伟 | 国家级 | 2010 |
机械基础教学团队 | 孔建益 | 省级 | 2008 |
控制理论与应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吴怀宇 | 省级 | 2008 |
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 邓旭东 | 省级 | 2009 |
面向冶金行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群跨学科教学团队 | 李亚伟 | 省级 | 2009 |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邓泽宏 | 省级 | 2010 |
基础医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马季骅 | 省级 | 2010 |
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吴谨 | 省级 | 2019 |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张晓龙 | 省级 | 2019 |
矿物资源开采与加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盛建龙 | 省级 | 2019 |
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王炜 | 省级 | 2019 |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李德宜 | 省级 | 2019 |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张玲 | 省级 | 2019 |
液压传动及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曾良才 | 省级 | 2020 |
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张 凯 | 省级 | 2020 |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梅 勇 | 省级 | 2020 |
土木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许成祥 | 省级 | 2020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 课程类型 |
---|---|---|---|
创业学 | 贺尊 | 张云川,周运兰(中南民族大学),李正旺(武汉纺织大学),张维纯(湖北中医药大学) | 线上一流课程 |
证券投资学 | 余学斌 | 代军、何巍 | 线上一流课程 |
机械原理 | 孔建益 | 侯宇、邹光明、汤勃、李佳 | 线下一流课程 |
自动控制原理 | 吴怀宇 | 柴利、熊凌、陈琳、吕建林 | 线下一流课程 |
软件工程 | 张晓龙 | 刘茂福、赵红武、王磊、高峰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虚拟仿真实验 | 吴清明 |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液压元件及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 曾良才 |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家兔脓毒性休克及救治 | 王育斌 |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丁宇 | 张继才、王倩、闫明明 | 线下一流课程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李德宜 | 邹都、刘云冰、龚谊承、袁柳洋 | 线下一流课程 |
运筹学 | 邓旭东 | 刘翱、殷志平、刘俊武、任亮 | 线下一流课程 |
耐火材料工艺学 | 魏耀武 | 赵惠忠、李亚伟、鄢文、朱天彬 | 线下一流课程 |
材料科学基础 | 贾涓 | 宋新莉、师静蕊、程朝阳、张施琦 | 线下一流课程 |
液压传动 | 曾良才 | 陈奎生、陈新元、雷斌、邓江洪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管理信息系统 | 张志清 | 杨中华、张云川、秦岭、苏顺华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安全管理 | 梅丹 | 陈旺生、张晓晴、赵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团队成员 | 课程类型 |
---|---|---|---|
创业学 | 贺尊 | 张云川、周运兰(中南民族大学)、李正旺(武汉纺织大学)、张维纯(湖北中医药大学) | 线上一流课程 |
证券投资学 | 余学斌 | 代军、何巍 | 线上一流课程 |
灾害应急与救援 | 张玲 | 朱长才、李文芳、付国庆、荣爽 | 线上一流课程 |
线性代数 | 李德宜 | 刘云冰、张青、贾世会、张传洲 | 线上一流课程 |
三维虚拟仿真炼焦实验 | 欧阳曙光 |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钢铁厂网络交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张凯 |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冶金概论 | 王炜 | 李阳、朱航宇、周进东、薛正良 | 线上一流课程 |
管理信息系统 | 张志清 | 杨中华、张云川、秦岭、汪勇 | 线上一流课程 |
软件工程 | 张晓龙 | 刘茂福、赵红武、王磊、高峰 | 线上一流课程 |
社交礼仪 | 陈珊秀 | 张英、孙君恒、郭良斌、陈君 | 线上一流课程 |
嵌入式系统 | 胡威 | 郭宏、蒋旻、施青松(浙江大学)、刘静 | 线上一流课程 |
医学科研设计与文献利用 | 程光文 | 张玲、朱长才、许珊丹、曾婧 | 线上一流课程 |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丁宇 | 张继才、王倩、闫明明 | 线下一流课程 |
耐火材料工艺学 | 魏耀武 | 顾华志、赵惠忠、李亚伟、鄢文 | 线下一流课程 |
理论力学 | 陈桂娟 | 李明方、胡卫华、余刚、郑华升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液压传动 | 曾良才 | 陈奎生、黄浩、雷斌、邓江洪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检测 | 邓海英 | 王育斌、袁修学、于志君、江珍玉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与定量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 李钰 | 李云宝、董锡杰、彭顺金、王聪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 张连生 | 程光文、张玲、陈丹、梅勇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人类核型分析虚拟仿真系统 | 陈勇 | 王家顿、王育斌、李华、任波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110kv变电站主设备高压试验虚拟仿真实验 | 柴琳 | 刘振兴、陈绪轩、王斌、张良力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金属非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其关键工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盛建龙 | 柯丽华、姚囝、张光权、李雯静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社区护理学 | 余桂林 | 范光泉、高翼、陈小路、刘邦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西方文化经典之旅 | 陈尧 | 马燕 | 线上一流课程 |
单片机技术 | 郭宏 | 王朝辉 | 线上一流课程 |
英语词汇的奥秘 | 沈国环 | 肖志清、杨锐、乔琼、郭娟 | 线上一流课程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陶军 | 杨啟梁 | 线上一流课程 |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 | 张洪杰 | 王洁、卢颖 | 线上一流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张晶 | 陈喜林、陈佳、成曼丽、焦敏 | 线上一流课程 |
耐火材料热-力耦合作用下服役过程虚拟仿真实验 | 顾华志 | 尹玉成、夏忠锋、朱青友、李亦韦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烟囱倒塌力学分析及爆破拆除虚拟仿真实验 | 吴亮 | 段卫东、蔡路军、司剑峰、周俊汝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软件设计模式虚拟仿真实验 | 张凯 | 张晓龙、张鸿、陈东方、胡威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运筹学 | 邓旭东 | 刘翱、殷志平、刘俊武、任亮 | 线下一流课程 |
医学免疫学 | 郭凯文 | 陈勇、李蓉、王强、钟茂华 | 线下一流课程 |
材料科学基础 | 贾涓 | 宋新莉、师静蕊、程朝阳、张施琦 | 线下一流课程 |
工业工程基础 | 蒋国璋 | 张旭刚、张利平、赵强、江志刚 | 线下一流课程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李德宜 | 邹都、刘云冰、龚谊承、袁柳洋 | 线下一流课程 |
矿物加工工程设计 | 钱功 | 明黄自力、杨福、崔瑞 | 线下一流课程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 许成 | 祥杨曌、吴晓春、万胜武 | 线下一流课程 |
市场营销学 | 陈涛 | 刘勇、李四兰、罗俊、杨文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系统解剖学 | 刘晓 | 柳向世强、李平、欧阳铭、李明哲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安全管理 | 梅丹 | 陈旺生、张晓晴、赵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机械制造基础 | 夏绪辉 | 段现银、谢良喜、赵刚、肖明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 肖涵 | 吕勇、刘昌明、王涛、李宁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聚落环境艺术考察与测绘 | 李一霏 | 袁心平、翁雯霞、李菁、李丽媛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公益劳动 | 卢绍伟 | 李柯诺、岳哲、张彦良、卢文博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级别 | 完成单位 |
---|---|---|---|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 陈奎生、孔建益、傅连春、吴怀宇、陈涛、程光文、丁宇、薛正良、曾良才 | 一等奖 |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 |
全解析法机械原理矩阵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孔建益、廖汉元、杨金堂、李佳、侯宇 | 二等奖 | 武汉科技大学 |
电气控制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吴怀宇、方康玲、熊凌、刘钊、程磊、刘振兴、陈琳 | 二等奖 | 武汉科技大学 |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 赵作斌、郑鹏飞、李继宗、翟润虹、罗建国 | 二等奖 |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
‘铸钢魂 深交融 重挑战 强协同’冶金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倪红卫、王炜、张华、朱航宇、李建立、盛建龙、赵惠忠、吴怀宇、张志清、赵雷、张晓龙、黄峰、郑琼梅 | 二等奖 | 武汉科技大学 |
面向海洋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潘长学、吕杰锋、李卓、韩少钦、黄雪飞、吴卫国、王双全、周艳、童彦婷、方卫、袁晓芳、吴瑜、管家庆、李万军、曹献馥 | 二等奖 |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琼台师范学院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4年5月)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中国宝武、恒大集团、鞍钢集团、柳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随州、孝感、无锡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黄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三级专科附属医院和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铌钢研究生奖学金、辉玲奖学金、濮耐奖学金、冶机77奖学金、悉地国际奖学金、李翠萍艺术奖学金、圣晖奖学金、创泽奖学金等近20项社会奖助学金。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是湖北省最早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省属高校,是湖北省对外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是全国“中非创新合作中心”网络协作单位,是中非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奥地利、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美国桥港大学、意大利福贾美术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教育项目;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工商管理等本科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近500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