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78个。在长江经济带与地方共建了湖北三峡实验室等13个科技创新平台,承担了湖北大部分化工产业园发展规划。共建有武汉工程大学(枣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类别 | 平台名录 |
---|---|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武汉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湖北省化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化工装备强化与本质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光学信息与模式识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湖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武汉科技大学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生态环境设计研究中心 | |
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
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智能焊接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 |
湖北省有机胺肟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磷酸及衍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甾体化合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甾体激素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化工材料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武汉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专用化学品研发推广中心 |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工产品检测研发推广中心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催化剂及其它化工产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混凝土外加剂研究开发中心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印刷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 | |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乙烯工程下游产品开发及过程强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
磷化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磷钾伴生矿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平台 | |
化工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 | |
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 |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技术研究院(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省级技术中心(基地) | 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
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 | |
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
湖北省化工科技情报查新中心 | |
湖北省化工清洁生产中心 | |
湖北省化工节能监测评价中心 | |
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 |
湖北省资源化工产品清洁技术的开发技术创新基地 | |
湖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基地 | |
武汉市绿色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 | |
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
武汉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校级科研平台 |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 |
武汉工程大学测试中心 | |
武汉工程大学纳米材料与新型陶瓷研究中心 | |
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
武汉工程大学光电子系统技术研究所 | |
武汉工程大学节能材料与膜技术研究所 |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8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52项,先后有30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与湖北宜化、人福医药等单位在磷化工、电子化学品、麻醉制剂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了磷矿选矿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克了超高纯芯片用电子级磷酸制备等“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延长磷矿资源服务年限超过60年。项目名称 | 获奖级别 | 年度 |
---|---|---|
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7 |
路面激光视觉复合测量方法与计量标准装备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18 |
湿法磷酸及伴生资源高丁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生程应用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20 |
内燃机循环热力学优化 |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20 |
非常规多相分离技术及工业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20 |
食品级聚合磷酸盐及复合磷酸盐生产关键技术 | 2020 | |
高参数承压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检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24 |
抗冲击耐老化大型树脂基人造石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24 |
大型矿车制动能量回收与利用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 | 2024 | |
室温大面积钙钛矿与无机空穴传输层可控制备及相关界面调控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2024 |
3d打印专用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成形技术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24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0年底,馆藏纸质文献累计152·8759万册[含各院(部)、研究设计院的藏书;截至2024年5月,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440万余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武昌校区图书馆主要收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制药、化工、材料、机械、动力、选矿、电子、环境、建筑及各类人文社科文献,尤以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为收藏重点,其中精细化工、化学选矿、有机化工三个学科的文献达到了研究级收藏水平。收藏历年中文期刊4500余种,外文期刊1000多种,其中美国化学文摘(ca)印刷本从1907年至2007年收藏最为完整,2007年后改为电子版。流芳校区图书馆重点收藏语言文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机械及其他基础性学科的各类文献。
电子资源
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255·1794万册(含电子期刊113·198万册;其中100万册超星电子图书为网上访问权,3500册为超星电子图书借阅机供下载),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1个,网络交换机端口总数924个,各类服务器及交换机设备20多台,各类联网在用计算机227台,存储总容量21500gb。
学术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道化学化工、生物化工、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生态化工、化工环保等领域科技成果与技术进展,设有综述专论、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分析检测等栏目,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收录。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工程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致力于服务中国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还被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收录。
《green synthesisand catalysis》(绿色合成与催化)是由武汉工程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绿色化学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季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