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2012年,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设70个红色纪念馆指示精神,武都区委宣传部牵头筹建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
2013年5月,正式设立机构,11月布展工作结束。
2014年1月,纪念馆建成,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11月,钟楼滩公园管理所划归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
展出内容
红色代表革命先辈的殷殷鲜血,黄色代表温暖的守护和追思,反映了武都英雄儿女的不屈抗争和奋发图强。
序厅以五凤山脉、教育用品合作社、武都农校和五凤支部成立地旧址为背景,体现了武都革命的地域特色和中国共产党在武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人物浮雕生动塑造了武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革命胜利,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群像,展示了中共五凤支部主要成员高健君、王锐青、胡必昌、苏星、谢成德、龙一飞,甘南农民起义主要领导人王仲甲、胁巴佛、张英杰、刘鸣、王得一,武都兵运领导人何处(何玉铭,字戒僧),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来武都秘密从事兵运的共产党人靖任秋、刘秉林、武伯昌、刘瑞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之父),以及西固起义领导人孙铁峰,武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蒋云台、王治岐等人的光辉形象。
展出内容以图片、图表、油画、沙盘、革命文物、微缩场景为主体,以展板、灯光、投影、触摸屏等多媒体为手段,通过红色热土、团结抗日、星火燎原、武装斗争、东方破晓、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调整社会关系、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个单元的内容,客观、真实再现了中共武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形态。
展出以“看、听、体验”的方式,使参观者在参观中体味,在体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受教育,力求达到“真事感染,真情感动,真人感召,真景感悟”的效果。
机构人员
纪念馆核定人员编制12人,内设科室3个,实际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馆长(副县级)1人、副馆长(正科级)1人,讲解员5人,工作人员8人。纪念馆下设办公室、展览宣传科和资料征集研究科,均为副科级建制。
主要职责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文物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法编制纪念馆发展规划和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
2· 按照省委、省政府《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负责全区红色资源的展览宣传管理工作,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3· 承担和负责对外参观展览的接待、解说工作;负责全区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撰工作;负责全区红色资源的普查、建标立牌和管理工作。
4·负责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组织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到教育基地参观。与学校、社区、乡镇和驻地武警、消防签订长期协议,共享红色文化资源。
园区介绍
纪念馆占地面积32亩,主体建筑结构2层,馆舍面积1560平方米,景观面积14829平方米,绿化面积5981平方米,水体面积3031平方米,总投资约2300万元,于2015年元月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
主要景观建筑围湖而建,分别有纪念馆、弘文楼、湖心亭、揽月亭、望风亭、流芳亭、翠影阁、红色登云桥、迎风廊、特色文化廊、中心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形成了一个围合建筑群。
园区建筑以秦汉风格,江南风情为特色,体现以人为本、自然生态的理念,具有浓郁的武都地方文化气息和现代特色。
展馆布局
序 厅
前 言第一板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单元 红色热土
第二单元 团结抗日
第三单元 星火燎原
第四单元 武装斗争第五单元 东方破晓
第二板块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第一单元 巩固人民政权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农业学大寨
第五单元 文化大革命
第三板块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
第一单元 调整社会关系
第二单元 土地承包责任制
第三单元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板块 领导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