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外贸大集”在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的一层举行。2009年活动分四期,即3月5日-10日,3月12日-17日,3月19日-24日,3月26日-31日。届时将有百余家外贸企业参加洽谈与展卖,其中还包括从外地前来的外贸企业,北京市各百货商场、大型超市、连锁店、大卖场等业态的商业代表,以及批发商、代理商将到现场与外贸企业商洽合作。
除内外贸企业洽谈之外,此次“外贸大集”的亮点还在于增加了外贸商品展卖的环节,普通消费者可以随意挑选采购这些平时很难见到的外贸商品,这也可以提高外贸商品在国内消费者中的认知程度。
产生背景
在当前外贸形势趋紧、外贸企业出口减少的局面下,北京市商务局连续出台措施,帮助外贸企业与国内市场对接,在2009年2月19日举办了首届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30家外贸企业有14家谈成了4个以上商家的进店意向,有3对内外贸企业当场签订了进店协议。
原先销往国外的产品投放国内市场之后,售价将会比出口时低廉不少。但由于出口环节多,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大,实际上转向内销之后利润并没有损失多少。通过“外贸大集”了解了国内市场需求之后,企业将及时转向,将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投向市场。
经济背景
‘外贸大集’的形式不但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外贸企业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大大丰富了北京消费市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充分肯定这一创举。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为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等经济工作任务群策群力,而在距会场十几公里的一家商场中,一场“外贸大集”也如火如荼地登场了。
一周以来,大集上迎来了近30万人次的消费者,显示出京城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而令人喜悦的,则是“外贸大集”这一方式,促成了内外贸企业的融合对接,左手和右手协调并行,同使一股劲,同做一件事。
市民喜的是能买到款式新、价格低廉的外贸货;厂家喜的是看到了熙熙攘攘消费者身后的无限市场;卖场超市喜的是订到了更多消费者喜爱的新颖商品,保证了差异化经营;政府部门喜的是精心培育的新消费热点正在形成,让内外贸企业加速拧成一股劲,通过合力保证企业的生产和就业,拉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