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92年7月,在原耀县下高埝乡基础上创建铜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11月,建设铜川新区。
1995年7月,原耀县下高埝乡移交新区管辖;
1998年4月,原耀县寺沟镇董坡、崔上两个行政村划归新区。
2011年12月,耀州区坡头镇划归新区管理。
简介
铜川市新区位于铜川南部,北距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50公里,南距西安市及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均为70多公里,210及208国道和梅七铁路从新区东侧通过,交通便捷,且有良好的区位投资环境。
铜川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新市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总要求,以建设一个外向型、综合性的新市区为目标,逐步建设成为铜川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陕西省首屈一指的中等城市,成为基础设施健全超前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整洁、美观、舒适的绿色城市,成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城市,成为铜川新的经济增长区域,成为渭北地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规模
经过科学规划和十年建设,新区7·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已初具现代化的城市规模,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水、电、路、气、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均能为入区投资开发者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在开发建设的同时,新区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50%以上,一座宜人的绿色生态城市正在崛起。部门已从王益区移至新区。
优势
新市区南与富平、三原毗邻,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市区长虹路南接西铜一级公路,距西安和西安国际空港仅有70公里,这里方圆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均为一望无垠的开阔平原。通往西安的天然气管道穿区而过,水电充足,信息通畅,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建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天然优势。
新市区建设是铜川最大的跨世纪工程,拥有一流的投资、发展和建设环境。在超前规划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启动区7.2平方公里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已建成的铁诺路、长虹路、咸丰路、正阳路、斯正街等十余条城市道路纵横交错成网,80米宽的华原大道、华夏大道正在建设之中,一期供水工程已竣工通水,区内公交车辆已开始营运,天然气已进入用户家庭。新市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完全可以为入区投资开发者提供相配套的服务。铁诺小区、华阳小区、松苑小区、阳光小区、市政府办公区、市委办公区、新区管委会办公区、耀瓷公司、市财政大厦、新懋酒店管委会招待所、大耀城、华原美食村、亚泰商厦、适用房发展中心、社会福利院、博爱医院、市电讯大楼、商住街等大批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新区把生态环境建设融在城市建设之中,道路两旁有绿化带和小林子,现有公共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今后每年将以2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新区环城绿化工程是一条长达66华里,面积约三万余亩的经济林带,将带来"残霞一角秋林晚,枣赤梨橙柿实丹" 的结丽景观。
发展前景
为加快新市区开发建设的步伐,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比其它开发区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使人区投资者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新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为人区投资建设者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一流服务。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区建设环境的通告》,并对入区建设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使投资客商可以放心投资,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经营、谋发展。
…更多「发展前景」介绍请查阅全文…
高速公路
2011年12月8日上午,西安—铜川(新区)高速公路通车仪式在西铜高速渭河特大桥上隆重举行。西安到铜川新区车程因此缩短到30分钟左右,标志着铜川已开始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该项目穿越三秦文化故土,沿线的文化工程建设诠释了西安至铜川特有的历史人文、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将陕西交通发展与文化底蕴密切结合。由于西铜一级公路交通量超饱和且未实现全封闭,存在较多交通隐患。因此,西安至铜川(新区)高速公路是完善陕西省乃至国家高速公路网,带动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高速公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