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同济大学校区情况

同济大学

校区情况

校区
主要校区地址
四平路校区(主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沪西校区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沪北校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727号
海外校区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托斯卡纳大区
校园风光

校园建筑

1952年院系调整完成后,同济大学开始了建设校园的热潮。南、北教学楼和图书馆围绕着校前区广场,师生们叠山挖池建成了景色优美的“三好坞”,富有民族特色的西南一楼是学生宿舍,拥有3000多座位的大礼堂曾是远东第一的无立柱薄壳结构建筑,包豪斯风格的“文远楼”则入选上海50年经典建筑名录。

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杨浦区政府的支持下,同济大学又掀起一轮建设高潮,规模不断扩大,许多新颖独特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在内环线范围里,同济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位,也是连续多年的上海市花园单位。

【三好坞】

50年代师生义务劳动建成,取名三好,寓意学生做“三好学生”。由陈从周设计、题名。其下淌的水叫做同心河。建于1956年。1987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全面整顿“三好坞”。三好坞有三座亭子,湖心亭和两个在山上的,成为聚友、约会、休闲的好地方。

【大礼堂】

建于1961年的同济大学大礼堂,曾是远东最大的礼堂,它净跨40米的拱形网架结构,被誉为当时同种形式的亚洲之最,人称“远东第一跨”。

【“一·二九”礼堂】

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建于1942年,得名于“反饥饿、反内战”的“一·二九”运动(1948年1月29日因要赴京请命而被反动派残忍镇压,导致69名学生受伤,3人重伤,33人失踪的“一·二九”血案)。礼堂是纯白色的现代建筑,有曲线的房顶,落地玻璃的走廊。

【文远楼】

“文远楼”于1953年建成,由黄毓麟、哈雄文设计。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貌简洁。二战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20世纪90年代末,文远楼被载入《世界建筑史》,全国仅有37座建筑获此殊荣。

【建筑城规楼群】

“明成楼”建于1985年左右。明成楼的“成”,据说取自计成,以铭记这位对中国园林文献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一位明代造园家。

【衷和楼】

“衷和楼”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东北角,是教学科研综合楼,占地面积156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24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1层,建筑高度约100米,象征21世纪,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
校园建设

位置信息

同济大学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