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公众号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东深圳市
公众号ID:szbgac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用于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的推广和信息发布。

开发/运营主体: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百科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shenzhen fairy lake botanical garden)又称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是一座集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植物园。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始建于1983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668万平方米,整体地势为中间低,四周高,由山地、丘陵、水体等组成,地形多变,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骨架,保育物种达12204种和品种,建成各类植物专类园和保育基地25个。

截至2024年9月,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0-2024年)、“深圳市十佳科普基地”(2017年)和“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2017年)等称号。

建设沿革

1982年4月10日,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指示要在深圳建设植物园。

1983年1月22日,北京林学院孙筱祥教授率专家组就植物园的选址和规划进行考察,并建议放弃在莲花山,而改到莲塘大坑塘建设。

1984年12月1日,仙湖植物园正式动工兴建。

1987年12月3日,仙湖植物园大门落成。

1988年5月1日,仙湖植物园对外开放。

1991年12月1日,天上人间景区建成。

1994年9月9日,裸子植物区建成。

1995年3月16日,听涛阁建成;10月14日,沙漠植物区建成。

1997年3月9日,香港回归纪念林建成;6月29日,盆景园建成;7月1日,孢子植物区(已经划分成3处,幽溪,静逸沟、逍遥谷)建成。

1999年9月25日,化石森林景区建成。

2000年12月18日,药用植物区、苏铁园开放。

2001年4月29日,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开放。

2002年12月18日,“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挂牌。

2008年1月18日,仙湖植物园正式跨入深圳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系统,加挂“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铭牌。

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并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2014年7月1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广东省/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

2017年7月19日,“国家基因库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活体库”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揭牌。

2024年4月17日,“仙湖植物园广东省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学术委员会成立活动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举行。

2024年7月27日起,深圳仙湖植物园环园观光线正式试运行,线路全长8·79公里,实行日票制,10元/人,当日有效,可多次乘坐。大巴环绕仙湖植物园园区行驶,停站点几乎覆盖植物园主要景点,乘坐巴士就可以一站式饱览园内风光。

园区布局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占地面积为668万平方米,整体地势为中间低,四周高,由山地、丘陵、水体等组成,地形多变,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骨架。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阶段,即确定构建以山环水抱的“仙湖”为全园之中心。同时,依据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景观视线良好的近水区、山腰和一些小山头处设置亭、台、楼、阁,成为景观点,建筑以北方平正、稳重、大方风格为主,白墙黄瓦(琉璃瓦)。

植物资源

据2021年版植物名录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保育物种达12204种和品种,建成各类植物专类园和保育基地25个。其中苏铁类先后收集了240余种,成为世界保育苏铁类多的植物园之一;蕨类约1000种,超过国产种类的三分之一,成为大陆保育种类多的蕨类基地。此外,洪园在木兰科苦苣苔科球兰属秋海棠科鸡蛋花属棕榈科、簕杜鹃属、苔藓植物爵床科芦荟水生植物天南星科等类群的收集保育上,均处于中国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景点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主要景点
景点名称景点简称景点图片
仙湖广场仙湖广场面积近2平方米,中央是仙湖门楼,一座传统的中式牌楼,左右对称,高12·75米,宽33·5米,气势庄严、雄伟,将仙湖广场一分为二。门楼正前方有一座花坛,竖有一座仕女飞天的汉白玉雕像;左侧为游客服务中心和售票处,右侧为安保室和簕杜鹃停车场。停车场模拟船型轮廓,在露台处遍植各色簕杜鹃,花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穿过门楼,广场上遍植大王椰子异叶南洋杉贝叶棕等植物,热带风情浓郁;右侧是园区穿梭巴士的售票亭和起点站;左侧拾级而上是植物园的行政楼(不对游客开放),再往前约100米是售卖旅游相关纪念品、盆栽植物和书籍的仙湖商场。
两宜亭两宜亭位于植物园大门至弘法寺的半途,游人步行至此可在亭内歇息。俯可观瞰深圳水库景色,仰观梧桐山全貌,两全其美,故得其名。两宜亭周边有几株大的木棉树,早春花期,十分美丽。
龙尊塔位于桫椤湖南边的小山顶上,塔高21米,共七层,挺拔伟岸。该塔既是森林山火的监察点,又是一处远眺的好去处。登上塔顶向东可观望白云缭绕的梧桐烟云和苏铁园美景,向北可饱览天上人间景区。
天上人间天上人间景区包括木兰园、阴生园、蝶谷幽兰、月季园和桫椤湖。该区是游客的必到之处,设施完善,休憩和科普,相得益彰。中间是天上人间大草坪,大草坪南侧和东侧,有一排异叶南洋杉组成的景观树,异常美丽。阴生园内可赏国家保护植物金花茶、观音坐莲蕨、中华水韭,也可观赏苦苣苔秋海棠球兰凤梨苔藓等耐阴植物。蝶谷幽兰可赏奇妙兰花和观蝶。月季园围绕天池新建,池中立有三尊仙女嬉戏的汉白玉雕像,活灵活现,周边种植上百种月季,成为新的风景点。桫椤湖景致四时不同,周边种有不少国家保护植物桫椤,沿岸有花境,种植多种草花和簕杜鹃。
木兰园木兰园位于天上人间大草坪西侧和南侧坡地,保育有木兰科植物11属130多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超过30种,包括华盖木大叶木莲观光木等。木兰园大概分为4个片区,木兰区、木莲区、含笑区和杂交苗木区。其间有一条怡人的小径——木兰径穿越其间。
阴生园阴生园也称阴生植物区,在天上人间大草坪西侧,近天池,面积仅1·2平方米,分成了数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区,中有一条小溪穿过,景色宜人,极为清幽。阴生园面积虽小,却栽培了近千种阴生植物,包括苦苣苔、蕨类食虫植物、苔藓、天南星、凤梨、秋海棠、球兰、竹类等,其中桫椤福建莲座蕨、金花茶、中华水韭等是国家保护植物。此处也是仙湖自然学校阴生植物(苔藓、苦苣苔等)专题重要的室外课堂。在其入口处右侧是一座专门介绍阴生植物的科普展厅。左侧是可以读书、小憩的尔瞻轩。
蝶谷幽兰蝶谷幽兰位于天上人间景区,背倚木兰园,与右侧的阴生园遥相对应,是一个集保育、科普、观赏为一体的兰科植物专类园。蝶谷幽兰分为蝶恋花、蝶之演绎和兰谷寻幽三个区域。蝶恋花区为蝶谷幽兰的主体,保育了众多的兰科植物,包括姿态优美的兰属、文心兰属、石斛属鹤顶兰属,花朵奇特的兜兰属,花叶具佳的虾脊兰属竹叶兰属,株型可爱的石豆兰属贝母兰属植物,同时通过栽种引蝶植物吸引、展示活体蝴蝶。中间为蝶之演绎区,其中有一小溪分隔,两侧各有一间扇形的科普展室,栩然室和猗兰室,分别展示蝴蝶和兰花的基本知识。兰谷寻幽区为地势较高的沟谷区域,自然清幽,有环形木栈道相连,展示各种附生兰和沟谷中的耐阴植物。
月季园月季园位于原天池区域,面积约4600平方米,2020年夏动工,在2021年3月正式开放。月季园选用百余种不同色系品种,采用不同的构景手法,构建各种艺术廊架,以花坛、花境、花篱、门廊、花架、攀缘等方式进行景观营造,全方位展示月季的个体和群体美。
桫椤湖桫椤湖位于天上人间大草坪南侧,外形似狭三角形,因北岸种植国家保护植物桫椤而得名。桫椤湖南岸打造了以市花簕杜鹃为主题花卉的缤纷赏花路,西南岸及南岸滨水沿线以鸡蛋花无忧树簕杜鹃等乔灌木为骨架,搭配水生植物观赏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四季遍植当季草花,营造出色彩丰富、宁静中蕴含生机勃勃的滨水花境,颇受游客喜爱。
珍稀树木园珍稀树木园位于月季园(天池)东侧、苏铁中心东南侧的山地,面积约10平方米,1986年开始引种工作,1992年初步建成。园内遍植木本的珍稀树木过百种,包括金花茶、观光木、穗花杉土沉香银杏青梅等树种。半山径穿行其间,极为愉人。
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也称苏铁园,是2002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中心,也是仙湖正式挂牌的国家级专类园。“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自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苏铁类植物的收集、保育、科研、科普和回归等工作。该中心已发展到占地面积近6平方米,由活体保育区、古苏铁林、攀枝花苏铁石灰岩展示区、苏铁盆景园、化石馆、苏铁繁殖温室与苗圃等组成。苏铁中心先后收集中国国内外苏铁类植物共计3科10属240余种,大部分种类生长良好,其中部分种类已正常开花结实。
苏铁化石馆苏铁化石馆是世界上展示苏铁化石的展馆,展出了一百余件珍贵的产自中国辽西中生代的苏铁化石标本,并在开放时间段连续播放苏铁科普教育片“铁树华开世界香”,该片介绍了苏铁类植物约二亿八千万年的演化历程,是了解苏铁类植物的前世今生的好去处。
幽溪原为孢子植物区的一部分,主要保育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耐阴植物。幽溪起于桫椤湖口,止于于湖区大草坪,中间有一条常年不断的小溪流过,生境潮湿,桫椤径曲折贯穿其间。2018年9月的超强台风山竹对该区域带来巨大破坏,为了恢复景观,另辟蹊径,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沿小溪部分路段建设了特意镂空的钢栅栈道,没有阻隔道路两边的天然生境,为生活在该处的小动物自由穿越提供了生态廊道。在幽溪的下游,地形略微平坦之处,打造了以展示苔藓的景观——幽苔园,充满禅意,愈加幽静。
紫薇园紫薇园位于苏铁园和湖区大草坪之间的坡地。紫薇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宋代诗人杨万里写道“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该园收集有小叶紫薇小花紫薇大叶紫薇南紫薇广东紫薇等6种约600余株,其中小叶紫薇老桩造型奇特,花色丰富,有红花、白花、粉花等,花期可达数月。每年仲夏,紫薇花开,红紫莹白,仪态万千,是植物园夏日最美的景致之一。
百果园百果园位于紫薇路东侧,弘法寺山门下,西与竹园相连,东至丹竹路,建于1987年,面积约2平方米,2018年进行了提升改造。该区自然环境优越,茂密的次生林覆盖大部分区域,在靠竹园方向种植常见果树及观果类树木,包括荔枝龙眼黄皮树菠萝枇杷杨梅洋蒲桃铁冬青假苹婆海红豆山油柑等。园内有两条怡人的石材步道(采薇径和红荔径)穿越,周边山色葱茏,伴着石泉溪流,幽林秘境,恬静舒适。
湖区湖区是仙湖的核心区,包括湖区大草坪、棕榈园、药洲。湖区大草坪上种植了多种棕榈科植物,颇具热带、亚热带南国风情。大草坪最靠湖滨的大树是邓小平手植树,左侧稍远是杨尚昆手植树。湖滨有一尊景石,上书“仙湖”。大草坪是游客喜爱的地点之一,也是不定期举行科普、文化、花事活动的场所。大草坪西侧建筑即为远翠馆,有锁龙桥与大草坪相连。仙湖原是山间的低塘地,建园时借山溪而于山隐之处筑坝拦水而形成湖体,面积约13·8平方米。
邓小平手植树屹立在仙湖湖畔的高山榕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1月22日到仙湖植物园参观时种植的。高山榕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均能茁壮成长。邓小平同志种植的这株高山榕象征着深圳特区的建设事业就像高山榕一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勇往直前,蓬勃发展。
棕榈园棕榈园始建于1986年,是植物园最早建设的专类园之一,位于仙湖南岸。园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椰风葵韵,具浓郁的热带风情,是植物园的中心区。共保育原产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及太平洋岛屿的棕榈科植物约60属170种。除较常见的大王椰子、假槟榔散尾葵蒲葵三药槟榔外,还有许多树形奇特、观赏性极高的种类,如酒瓶椰子贝叶棕霸王棕等;一些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椰子、油棕和糖棕等;另外有一些是原产中国,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珍稀濒危种类,如琼棕等。
药洲药洲是一座人工小岛,位于仙湖东侧近湖心,岛首竖有汉白玉牌坊一座。早前遍植多种药用植物,包括山麦冬山银花等,还有野生的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
竹园竹园位于棕榈园北侧,始建于1986年,园区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在原有的竹林基础上建立而来,保育有华南、西南等地竹子200多种,如湘妃竹人面竹、泰国暹罗竹、黄金碧玉竹、甜竹麻竹等。竹园景观多以竹类植物结合草地模式,多以林下空间为主,密林中预留出景观空间,形成曲径通幽的景深感。
蕨类中心蕨类中心也称蕨类园,是仙湖植物园蕨类植物保育和展示的主要场所,集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面积约2平方米。该中心位于弘法寺北侧,是植物园内地势最高的专类园,园内地势高差变化大,中间有一条陡峭的溪谷,两侧有木质栈道环绕,次生林发育良好,为大多数蕨类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里保育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大约500种蕨类植物,大部分来自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入口左侧有一间科普展馆“知蕨馆”,介绍蕨类的基础知识。
罗汉松园罗汉松园位于竹园西侧的山谷之中,园内收集有珍珠罗汉松、绿钻罗汉松、红芽罗汉松、日本罗汉松台湾罗汉松、广东罗汉松等种类约600余株,其中造型罗汉松200余株,通过配置球状灌木、组合地被、自然起伏的草坪地形和枯山水园路营造“松影禅境”的意境。园尽头是一座颇具禅意的水榭——栖心榭,再往里便是镜湖,是一座面积不大的人工湖,因地处偏僻,游人稀少,极为清静。
苦苣苔园苦苣苔园位于罗汉松园斜对面山谷,建成于2022年6月,面积约3000平方米。模拟苦苣苔科植物的生境类型,打造了喀斯特地貌展示区、溪边展示区和林下山地展示区,配以仙湖植物园收集的苦苣苔科植物500多种(品种)。园区还设置了精品展示区和户外课堂,展示苦苣苔珍稀种类以及开展科普活动。
盆景园盆景园位于仙湖植物园东部的一个山谷,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及长廊,并有两个人工湖,收集和展出中国不同风格的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200多盆。这些精品均置在亭、台、楼、榭和假山之间,供游人观赏。该处同时也不定期举办科普和文化活动。
水生园水生园位于仙湖植物园东北角,始建于1983年,栽培有荷花睡莲王莲等多种水生植物,其中心有一座美丽的听雨亭,是该区的视觉焦点,北岸有船坊,不时举办科普和文化活动。沿岸种有落羽杉、水松等冬季落叶植物。夏天以观荷为主。
仙人掌与多肉园原称沙漠植物区,1993年筹建,1995年10月对外开放,2016年该园进行了改造提升,并改为仙人掌与多肉园。该园包括3座温室展览馆,共展示数百种仙人掌科和多肉植物。美洲馆主要展示仙人掌科植物,亚洲馆展示多浆多肉植物,非洲馆展示大戟科等较高大沙漠植物,各馆之间有风雨连廊相连。园区入口处为志愿者之家(黑法师的小木屋),右侧斜坡处有壮观的“仙人柱林”。该园也是仙湖植物园受游客欢迎的园区和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化石森林化石森林是世界上规模大的迁地保存、展示硅化木的景区,分为国内展区和国际展区。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百万年或上亿年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材中的有机质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sio2)替换,但其木质结构和纹理依然保持不变。国内展区收集了来自辽宁、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硅化木400多株,分别模拟戈壁滩和绿洲两种环境布景,再配以古老的硅化木,形成较有震撼力的景观效果。这些硅化木属于松杉类,形成于七千万年至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中生代。国际展区在国内展区西侧,收集了来自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美国、蒙古、缅甸等地的硅化木200多株,年代最早的是出自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地层(即距今约1·35亿年)的松柏类、落羽杉型硅化木,最晚的出自距今约100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地层的龙脑香型硅化木。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深圳古生物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动物、植物化石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依山而建,远观如同一只巨型恐龙的骨架。全馆分为动物化石展区和植物化石展区。动物化石展区在一楼,代表展品包括:1)张和兽化石(模型),是揭开哺乳动物早期演化路线的谜底,填补卵生动物向胎生动物进化的关键化石;2)3科9属12种388枚形态各异的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该批化石是深圳边防检查站缉私后捐给本馆;3)长达20米的井研马门溪龙化石,是中国国内大的恐龙骨架之一。植物化石展区在二楼,最具特色的是“中华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化石。二楼还有一间可容纳52人的放映室,定期为观众放映科普教育片。
香港回归纪念林香港回归纪念林于1997年3月由深圳与中国香港两地的青年共同种植,以纪念中国香港回归祖国,林内种植了1997株国家保护植物——土沉香,纪念林的外貌是一幅中国地图,以象征祖国的统一。土沉香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香料植物,主产华南地区,尤以珠江三角洲一带出产。沉香源于老茎受伤后分泌的树脂,可作香料原料,也可治胃病。纪念林内的土沉香长势良好,郁郁葱葱,树姿优美,终年常绿,已成为仙湖植物园具有重要人文价值的景观。
桃花园桃花园位于化石森林东侧坡地,于2000年建成。种植有绯桃碧桃毛桃寿星桃、白山碧桃、迎春、红垂枝、探春、黄金美丽、华光油桃等桃花品种,从2000年来增加了中国红广州樱、云南冬樱花、福建山樱花红梅三华李等早春观花植物。“山桃红花满上头”,是春节时桃花园的真实写照,漫山遍野的桃花、樱花、李花盛开,争奇斗艳。
十一孔桥十一孔桥位于仙湖的西北隅,仿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建筑风格。
药园药园始建于1997年,2000年对外开放,占地略多于2平方米。药园是深圳市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展示和公众教育场所,保育和展示了华南地区的常见和珍稀药用植物共计191科465属700余种,包括既有地方特色的药用植物砂仁何首乌粗叶榕广东金钱草胡椒草豆蔻益智肉桂高良姜等,也有金钱松海南大风子半枫荷厚朴金毛狗等属于国家级保护的药用植物。
裸子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始建于1993年,位于仙湖之西岸坡地,与湖区大草坪相对,包括松柏杜鹃区、裸子植物系统园、植物学家雕像园、揽胜亭、听涛阁、粧亭、吟红瞰碧、望湖亭、石亭等多个景点。该区从全中国各地引种、保育裸子植物百余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银杉三尖杉华南五针松长叶竹柏红豆杉等。
揽胜亭揽胜亭位于裸子植物区中心,湖区正对面。登揽胜亭,居高临下,可一览仙湖的美丽风景、弘法寺全貌及远处梧桐山的烟云,是仙湖植物园的风景观赏点之一。
植物学家雕像园植物学家雕像园位于揽胜亭下方,共有十座中国早期植物学、林学、植物园建设的奠基者汉白玉雕像,并附简短的生平介绍。四周以裸子植物的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为基调,园内种植了各类月季,为植物学先辈们营造雅致小花园,鸟语花香、宁静宜人。游览该处,既可凭吊先驱,也有助于了解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历史。胡秀英教授的手植树——铁冬青也种在此处。
听涛阁听涛阁位于裸子植物区南面山坡的坡顶,高三层。在这里可以聆听松涛海鸣,也可以眺望著名的深圳水库和市中心区的高楼大厦、东南面梧桐山。亭底层有汉白玉石刻录的《望海潮·听涛阁抒怀》。
粧亭粧亭为单檐攒尖顶亭,与对岸水生园相映成趣。粧亭临水照花,可梳妆打扮,因此命名。每年新年过后,对面驳岸处的落羽杉叶变红,与白墙黄瓦的船坊和听雨亭、碧绿的湖水和翠绿的山林形成的色彩反差强烈且颇具层次感的景致,美不胜收。
吟红瞰碧吟红瞰碧为单檐歇山顶榭,位于西岸中央,与湖中小岛“药洲”正对。吟红瞰碧一半伸出水面,近与“药洲”、远与半山寺庙和佛塔形成对景。此榭是近水观赏仙湖东岸(湖区、梧桐山、弘法寺)的观赏处。
望湖亭望湖亭为单檐攒尖顶亭,位于杜鹃径半途,高出水面约10米,三面无遮挡,是瞭望湖区大草坪和龙尊塔的较佳景点。
弘法寺弘法寺是深圳市最大的佛教寺庙,位于仙湖东侧、梧桐山半山。其原址有一座梧桐仙庙,规模很小。1985年7月1日,弘法寺破土动工,为1949年建国后中国国内兴建的首座寺院。1990年8月31日,弘法寺对公众开放。1992年6月31日,举行了佛像开光暨该焕长老升座典礼。弘法寺坐东南,朝西北,背倚陡峭叠翠的梧桐山,前观碧波荡漾的仙湖和浩渺的深圳水库。庙宇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自开放后,逐渐成为深圳当地香火旺、规模大的佛教寺庙。

所获荣誉

截至2024年9月,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0-2024年)、“深圳市十佳科普基地”(2017年)和“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2017年)等称号。

1997年,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被评为深圳十大景点之一。

2007年,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2008年,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公园”。

2018年11月6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获“2018年度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称号。

2022年4月,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成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组织机构

据2024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是深圳市进行综合植物学和园林园艺研究的机构,下设3个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深圳城市生态站广东深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深圳市研究中心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人员编制

据2024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拥有各类科研人员20人。

仪器设施

据2024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重点实验室共有17个专业实验室,总科研用房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已投资超过3000万元用于实验室仪器的购置。重要仪器包括miseq测序仪、超算中心、台式扫描电镜phenom pr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p8、液质联用仪waters、气质联用仪、li-6400光合作用仪、pir精密红外辐射仪、z800hp图形工作站、bd accuri c6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梯度pcr仪、超速离心机、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超低温冰箱、双向电泳系统、zeiss imager2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便携式叶面积仪以及多通道冠层光谱测量系统等。

标本资源

据2024年9月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标本馆收集华南、西南及港澳台地区野生及栽培植物标本。馆藏标本包含深圳已知野生植物物种95%以上,是深圳野生植物多样性主要的标本资料库。同时,该标本馆亦是中国大陆馆藏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苔藓植物标本全的标本馆。标本馆亦有收集部分来自亚洲其它地区和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部分高等植物标本。

图书资源

据2024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缅栀书吧(图书馆)位于科研楼一楼北侧,以收集植物学文献为主,馆藏专业图书和杂志超过40000册。特别是收藏的胡秀英教授2004年捐赠的大批文献资料。

科研成果

据2024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承担了60余项科研课题(含国际、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出版专著39本;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包括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2篇、《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2篇、《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12项;发布行业标准11个;在研项目40余项(含国际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中国科学院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5项),获得资助经费千万余元。

人才培养

据2024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2014-2020年共毕业博士生3名,硕士生31名;2020年在读研究生7名,含博士研究生4名。

植物园自2014年1月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基地以来,通过与中山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依托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博士后培养工作。已有5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入创新基地开展研究工作,其中3位已经顺利出站。

植物园围绕重点实验室科研主攻方向,自2012年起,从中国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引进博士9人,含特聘岗位专家1名。植物园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达到24人,极大地充实和完善了各研究团队的研究力量和学科结构。

科普活动

“探秘科学,筑梦仙湖”自然科学探索营

“探秘科学,筑梦仙湖”自然科学探索营由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主办,深圳市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于2023年8月15日开营。该活动旨在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引导青少年探索自然科学,提升科学素养。活动由科研博士、优秀硕士和专业科普工作者组成的资深导师团队带领,围绕土壤生态、植物微观世界、苔藓植物生存技能、植物健康诊断、传粉昆虫与植物关系、中药青蒿素探索、苏铁植物研究等八大科学主题,通过讲座、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观察等形式,为12~14周岁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平台。

“走进仙湖实验室,漫游科学神秘园”实验室开放公益科普活动

“走进仙湖实验室,漫游科学神秘园”实验室开放公益科普活动于2024年5月19日举办,活动以“labwalk——仙湖植物园实验室漫游”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通过植物科普讲座和实验室体验活动,如“显微镜下的植物微观世界”和“土壤酸碱度测试”,公众得以近距离接触科研工作,增进了对植物科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该活动是仙湖植物园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公益科普项目之一。

“探寻植物奥秘·感知生命之美”科普活动

“探寻植物奥秘·感知生命之美”科普活动于2024年8月23日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举行,由新桥街道团工委组织,40名青少年参与。活动包括参观仙人掌与多肉园、阴生园、蝶谷幽兰展厅和古生物博物馆,专业讲解员提供了植物知识讲解和互动问答。此活动为新桥街道团工委主办的7大主题107场活动中的一部分,旨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提升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活动交流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承办,于2017年7月23至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该届大会以“绿色创造未来”为主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000名专家学者汇聚深圳,交流植物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探讨当今植物科学的关键问题,展望植物科学与人类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

“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是深圳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的国际花展。自201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花展通常在每年的三月底举行,为期十天,主会场设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分会场设在深圳世博园和主城区的一些商业中心。展览一般包括国际花园、城市花园、花卉展览、花艺展览、未来花园和创意花园等。在花展期间,还举办文艺表演、自然教育活动和学术论坛等活动。

深圳森林音乐会

“深圳森林音乐会”是广东省首个大型的户外森林音乐会品牌,在森林环抱的露天草地和星空下聆听天籁之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成果,树立高雅、精致的城市文化形象。从2018年起,“深圳森林音乐会”每年冬季在仙湖植物园举办,共吸引了超过2万名观众到场欣赏。每届音乐会均邀请了三个中国国内外知名交响乐团分三天进行演出。表演过的乐团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奥地利维也纳之声交响乐团、德国汉诺威交响乐团、意大利米兰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等。

“治愈春天,芳华归来”感恩主题公益日活动

2020年3月21至22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仙湖植物园联合举办“治愈春天,芳华归来”感恩主题公益日活动。植物园在天上人间、湖区等景点精心打造了多样的花境花艺,创新性地使用了球根宿根花卉进行花境布置,搭配鲁冰花、美国石竹、毛地黄、金鱼草、新几内亚凤仙、洋凤仙、大花海棠等草本花卉,营造春意绵绵、繁花似锦、清雅宜人的景观。

2019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活动气象行动

2019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活动气象行动活动主题是第三届,于2019年11月6至13日在深圳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这是该活动首次在中国举办。该次活动得到了中国国内外200多家企业和机构的支持,汇聚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青年顶尖人才、导师及特邀嘉宾,主要围绕良好健康与福祉、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优质教育、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气候行动等8个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问题解决和协同创意活动。

仙湖植物园规划与建设高端论坛

“植物园规划与建设高端论坛”于2018年10月30日在仙湖植物园举行。该次论坛邀请了仙湖植物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师孟兆祯院士和植物园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数位专家杨赉丽、何昉、陈进、王青峰等莅临,交流植物园规划和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为植物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仙湖植物园

开放时间

植物园开放时间:6:00-21:30。

免费开放时间:6:00-8:00及18:00-21:30。

购票入园时间:8:00-18:00。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7:00,逢周一闭馆(因装修,处于闭馆状态,重开时间待定)。

阴生园、仙人掌与多肉园、盆景园、蝶谷幽兰开放时间为9:00-17:00。

特殊情况下调整开闭园时间及限制车辆入园,以植物园管理处告示为准。台风黄色及以上预警、雷暴橙色及以上预警等极端天气闭园,禁止游客入园。

门票信息

1、在线售票出售全价票(15元/人):18周岁以上成人。

半票(5元/人):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或学校证明)。

免票: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 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长者)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残障人士(凭有效证件)、现役军人(凭军人证)、低保五保户(凭有效证件)。

2、预约购票后可在进入园时验证身份证入园。

3、门票限当日使用。

4、电子门票验票消费后不能退款。

5、园内全天禁止社会车辆入园,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6、出于园内山地地形安全考量,禁止骑乘、携带电动车、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等入园。

7、禁止携带宠物入园,园内禁止放生,园内禁止明火,全园禁烟。

8、台风黄色及以上预警、雷暴橙色及以上预警等极端天气闭园。

交通路线

公交

仙湖植物园公交总站,公交线路m182路/m526路/202路/202路区间线路/220路。

地铁

深圳地铁2号线(8号线)仙湖路地铁站c2出口。

园内交通

园区提供从大门入口右侧至弘法寺的穿梭巴士服务,中途不设停车站,费时大约8分钟。

便民服务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植物园大门左侧,主要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帮助服务,设有游客休息区和咨询室,内有饮水机、轮椅、医药箱等,游客可免费使用及租借。

餐饮服务

园区内设有饮料自动售货机,分布点为:植物园大门、风雨亭、两宜亭、湖区、蝶谷幽兰、仙人掌与多肉园附近、芦汀乡渡船舫。竹园浅草咖啡位于仙湖湖畔,可提供简餐及饮品。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