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1864年,洋务派首领江苏巡抚李鸿章曾上书要求继北京之后,在上海和广州也开设同文馆。请库克吉泰将军和宴两广总督端在驻防的军队中,挑选资质聪慧,年龄14-20岁,满文汉文都能通晓者,聘请西人及品学兼优的国子监学生来教习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广州同文馆终于在1864年6月23日(同治三年5月30日)
建成开馆。馆址就在当时广州的朝天街,今朝天小学处,馆长为谈广楠、汤森。广州同文馆第一期正规学生仅20名,另有5名附读生,学生年龄14-20岁,学制3年,所开科目主要有英语、汉语和算学。后来随着中外关系的扩大,于1879年增设了法文、德语两馆。每馆各10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学的已是"第二外语",因为他们原在英文馆中已通晓英文。学制也向京师同文馆靠拢,增至8年,第一年学读、写、拼,第二年学读法之外又增文法、会话和翻译句子,第三年学习世界史地,练习电报翻译等,第四年学习算术、代数、翻译公文。五年级至8年级更增加许多数理化课程,如物理、化学、几何、三角、微积分,还有机械、航海测算、万国公法、天文、地理,还开设了生理学、解剖学等选修课。后来又开了日文馆和俄文馆。由于同文馆是应实际所需办学的,颇为注重学用的结合,学生在学期间就经常参与外文电报、文件及书籍的翻译,水平高者加以奖励,优先录取。广州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之一,是广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是清代洋务派在广州所办的第一件较重大的洋务事业。直至1905年,同文馆改为译学馆,此处也改办成满汉八旗高等小学。
…更多「办学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占地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80平方米。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340人。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教育理念
学校提炼“弘毅日新”的学校精神,提出“全人朝天面向世界,现代同文走向未来”的办学目标,确立“自信合群、正心修身、家国情怀、思辨创新、明德归仁”的学生发展目标,探索“全人为旨 体验为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培育自主发展的时代新人。与“体验学习圈”有关的成果最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校歌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校领导
学校历任校长为 梁寒淡、汪梅、邓鹰扬、黄宝琛、齐虹亨、李明仁、容铭勤、李华钿、程功云、李荫欢、李顺松、孔虹。
现任校长为袁慧。
校长:袁慧
党支部书记:袁慧
副校长:邓丹彤、邹森桦
教导处主任:肖丽华
…更多「学校领导」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