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83年,广播电视部建立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90年,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划转山西省,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管,同时撤销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建制。
…更多「办学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0个。
教学单位 | 本科专业 |
---|---|
山西电影学院 | 录音艺术(电影录音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摄影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影美术方向)、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戏剧影视导演 |
视听学院 | 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漫画 |
播音主持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艺术设计学院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新闻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数字出版 |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 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 |
信息工程学院 | 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
表演学院 | 表演、舞蹈编导、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钢琴) |
参考资料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 基础课教学部 | 继续教育部 |
戏剧影视研究中心 | 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 | 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1个、主干学科1个、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3个。类别 | 名称 |
---|---|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 戏剧与影视学 |
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 | 戏剧与影视学 |
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 | 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为核心学科)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685人,专任教师57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537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军人才、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省级青年智库’青年教师”各2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7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立德树人‘好老师’获得者、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五一巾帼标兵’”各1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引进了白燕升戏剧研究传播团队及贾樟柯、金国平、王铁、马玉坤等专家学者到校工作,聘请敬一丹、胡智锋、喻国明、王乐文等60余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类别 | 名单 |
---|---|
山西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申明远 |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魏晓军 |
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 赵娅军 |
王秀萍 | |
隋津云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4个科研机构。建有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全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类别 | 名称 |
---|---|
研究基地 |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
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 | |
山西动漫创作基地 | |
创研中心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创意设计与品牌传播创研中心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全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 |
其他 | 山西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播中心 |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近三年,教师承担科学研究项目29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级各类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87项;获国家专利226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22篇;出版学术论著148部;创作成果279项、获奖79项;获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百部(篇)”工程奖11项。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山西传媒学院校徽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及红、绿、蓝三色组成的异形字母c三部分构成的圆形证章。校徽以英文简称“cusx”中首字母“c”为载体,以传媒行业特有的胶片剪影为元素,形似一艘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船,象征着山西传媒学院一往无前、生机勃勃的美好发展愿景。标准色红、绿、蓝三基色代表着“传媒”科技、时尚、开放的特性,表明学校性质。校徽中间的三角形有稳定性的含义,其间黄色的太阳寓意孕育人才,象征着山西传媒学院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山西传媒学院拥有文华校区和东华校区两个校区,主要办学地点(校本部)文华校区位于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街。学校占地面积共计812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7·22万㎡,运动场馆总面积4·79万㎡,大学生活动中心0·48万㎡。建有实训楼2栋、演播中心楼1栋,建筑面积共67385·08㎡,在建综合实训楼1栋,建筑面积2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