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唐贞元初刺史乔琳创学宫于城南(现遂宁一中处),后三十年张九宗在任遂州刺史时,见遂宁学宫废圯,于是致力恢复,就其址建书院。故名九宗书院。张讲学其中,亲植柏樟,大力提倡教育,为兴建学校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的遂宁县学,即九宗书院遗址。书院最初以个人读书治学为主,后成了半官半民的教育中心。后毁于五代末孟知祥之乱。
嘉泰二年(1202)转运史王勋、知州赵善宣迁建于书台山麓,易名“书台”。唐、宋迄元,擢第者为蜀书院之冠。明洪武四年(1371)松江儒士钱恕知遂宁,与州同陈善授捐俸重修。延名师训诲诸生。嘉靖九年(1530)知县郑重威重建,二十一年扩大规模,规制完备。崇祯末毁于兵火。乾隆四十三年(1778)举人席有源、李晋阳集资呈准知府汪世椿,仍于书台山旧址重建,将书院搬迁到书台山下学宫的右边,更名为“书台书院”。讲堂名“撷秀”,厅堂匾“学山”,书斋7间,东名“明志”,西为“致远”。后渐倾圮。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新建成的、全市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以及高规格的学生公寓、现代化的多功能厅、办公大楼等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千锤百炼、高度负责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涵盖基础教育全部学科的专任教师293人,由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任华明领军,其中名优特级教师及特级后备4人,高级教师8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市级骨干教师42人。
教学成果
校学生在教育教学质量、全国、省、市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无论在硬件设施建设,还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以及中考“四率”、高考升学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先后荣获“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市最佳文明单位”、“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教师职业技能示范校”、 “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遂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遂宁市三个十万竞赛活动先进集体”、“遂宁市共产党员示范单位”、“遂宁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遂宁市百所示范家长学校”、国家、省、市“教学科研先进单位”、“遂宁市人才工作双争双创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高考硬上线率在58-83%之间,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茅。其中2002、2003、2004、2005、2008、2009年分获“市培养优生奖”、“市高中教育质量考核奖”、“高考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知名校友
张九宗
张九宗,生卒年不详,四川遂宁人。自幼聪颖好学,文思过人。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刺史乔琳建立学宫,九宗入学读书,成绩优异,深得乔琳赏识。贞元十一年(795)九宗中进士。出任戎州(今四川宜宾)刺史,注意民风,着重教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创办有遂州九宗书院。李仙根
…更多「知名校友」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展现了一中学子的青春风采。我校是市委、市府倾力打造成全国知名、全省著名的全市一所高起点、高规格的艺术特色学校。积多年艺体教学经验,走“文”“艺”双馨发展路子,让文化尖子跨入全国一流的名牌大学,把艺体尖子送进全国名牌专业大学。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体特长,让每位学子成才。在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校园,春暖花开,小班教学,全面育人。
…更多「办学理念」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