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三门县博物馆前身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成立的三门县文史馆,隶属于县政府。
1985年11月30日,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三门县文史馆”改为“三门县文物馆”。
1986年2月2日,举行开馆典礼。
1988年12月27日,“三门县文物馆”改为“三门县博物馆”。
1987年10月,在县城海游大桥北端木勺山,圈地面积12387平方米,总投资79万元,造仿古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
建筑布局
综述
三门县博物馆,圈地面积12387平方米,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00平方米。三门县博物馆的主楼前厅广场可容千余人,中设喷水池,东建休闲长廊10间,环馆生态绿化园1400平方米。主楼右为入口处,门墙嵌有由著名书法家、考古学家沙孟海题字的“三门博物馆”铜字。楼前左右蹲清代石雕母子狮一对,高65厘米,原为清代翰林章梫曾祖母包氏“节孝坊”遗物;阶下两侧立翁仲石人一对,高3米,原为南宋丞相叶梦鼎墓前遗物,均系该县现存石雕艺术珍品。三门县博物馆展品展厅
…更多「建筑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文物
综述
三门县博物馆藏品主要是依靠出土文物的收藏和征集。累计征集社会流散出土文物150件,宋代古钱币28斤。通过县公安、县工商收缴的文物,计8件。1986年三门县文物馆落成和1989年三门县博物馆开馆之际,分别邀请上海画院、浙江美院等名家数十位,来三门县博物馆传经送宝,捐赠书画作品60幅。类别主要有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等。截至2009年底,三门县博物馆藏品总数有2300件。现代名家书画作品409件;陶瓷器物365件;石器5件;玉器19件,青铜器23件及古籍等。
重要藏品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三门县博物馆根据该馆编制少,工作人员不多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工不分家,有什么研究课题,灵活抽调组成。配有手提电脑2台,gps定位系统2台,数码照相机2台,测距仪2台。另有三门县1:1万纸质地形图、电子地形图和数字正摄影像图。第一、二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全县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古迹,筛选、申报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点24处;文物信息点83处。邵家村黄山占葉群发掘出土汉代、六朝、宋代等文物114件。宣传教育
三门县博物馆利用各种契机,组织工作,下到各个乡镇,将文物保护知识宣传到每个乡镇,并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解释文物法和有关知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文物志愿者和业余文保员制度,加大在农村地区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规法律的力度,增加保护文物的自觉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张贴横额条幅等手段,来加大各大专题宣传力度,提供历史资料,制作宣传史迹版面。编印《亭旁起义》相册,协助拍摄制作“浙江红旗第一飘”的影视专题片,整理刊书《三门文史资料》三辑,以及《三门县革命文化史料选编》《三门县革命诗文书信文献大集》《包定烈士诗抄》等。交流合作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参观信息
三门县博物馆位于浙江省三门县城关玉城路8号。
交通指引
三门县内乘坐108、301、109路公交车至三门县博物馆。
108路公交车路线:三门县人民政府—步行240米—绿洲名苑站上车—公安小区站下车—步行330米—沿文化路走60米,左转进入海葛公路—沿海葛公路走200米,左转走70米—三门县博物馆。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