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1992年11月14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最初面积10多平方千米。
2017年整合扩区后,规划面积调整为1437·19公顷,形成“一区五园”布局。
2023年工业产值突破1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5亿元。
规划布局
依据《中国开发区四至范围公告目录》(2006年版),四至范围东至西干渠东北侧约370米、西干渠南端约340米,南至民福东街、北同蒲铁路,西至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生活区东墙,北至大运二级公路。现有五大产业园区,包括科创商务园区、固废综合利用园区等,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
产业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诺浩新能源转型生产纯电动矿用车辆,万吉包装彩印通过设备改造提升产能。
新兴产业培育:淮海钠电新能源项目(预计年产值上亿元)加速投产,鑫石新材料、新宏瑞新材料等项目推进。
电商产业拓展:慧源省级直播电商基地助力即食燕麦片等产品线上销售。
改革创新
2024年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产业基金”模式,组建朔开新能源公司、朔州经开市政服务公司等。
设立3只投资基金,国润储能完成2亿元a轮融资。
审批制度改革后,全流程审批时间缩短至43个工作日。
重点项目
2025年计划推动新建项目开工率达35%以上,续建项目全面复工。
三一硅能光伏项目入驻科创商务园区。
山西昱瀚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固废利用园区代表企业。
荣誉与成效
连续多年获亚洲营商环境百强殊荣。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