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
原址为民国9年办的日本第一高等女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此开办施高塔路小学,后更名为第十七区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改名北四川路区中心小学,1956年改现名。
学校设施有电影放映室(兼作教学观摩厅)、语音室、计算机房、图书资料室、实验室、乒乓室、音乐室、图画室等。1959年,定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81年,定为上海市实验性学校,经常向市、区举行公开教学,接待国内外教育团体来访。学校先后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考瓦茨小学及日本大阪府吹田市东山田小学结成友好学校。
…更多「学校介绍」介绍请查阅全文…
历史沿革
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创建于1920年,前身是上海第一高等女子学校和日侨商业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传统优秀的名校。1945年9月中国政府接管后改名为施高塔路小学,1946年又更名为第十七区中心国民小学。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即被定为上海市重点学校,军管会市政教育处委派冯其舜为校长。1952年更名为北四川路区中心小学。1956年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后,定名为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1998年原四达路小学并入,作为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分校。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内设施
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由总部和分部组成。学校占地面积10,385平方米,建筑面积8755平方米,校内电视、网络系统俱全、舞蹈房、排球房、室外塑胶场地等设施齐全。学校现有班级37个,学生1600余名,教职工112人,获全国、市、区各类先进称号68人次,各类教学大赛获等第奖教师39人次,国家级、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和明星教师16人。
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学校的教育理念,而且是教育行动。学校从培养目标着手,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学校新健康教育,以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新视野下的学校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为框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为指导,以国际适用的心理健康标准为目标,开展小学生珍爱生命的早期教育,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社会适应良好、珍爱生命的小学生。
素质教育
…更多「教育理念」介绍请查阅全文…
前任校长
前任校长盛裴,上海市一级校长,曾参加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校长培训班。盛校长从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做起,是全国小学骨干校长工作研究会理事,曾多次被评为市和区体育、青保、德育、教学、退管等工作先进个人、区教育系统先进党员,多次获得区教育局党委记功和记大功奖励。
盛裴任校长以来,遵循科学管理和教育教学规律,依法治校,以德兴校,弘扬传统,自主发展,创新办学。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获得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虹口区文明单位、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行为规范铜牌示范校、全国小学数学尝试教学先进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退休教工之家、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更多「前任校长」介绍请查阅全文…
著名教师
毛蓓蕾
毛蓓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3岁开始从教,解放后长期任教于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 毛蓓蕾老师在教学中倡导 “以心育人”,是教师的典范。 她是上海市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先后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市模范班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等。
…更多「著名教师」介绍请查阅全文…
获奖情况
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特色教育科研及少先队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良好的教育质量著称。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市、区各种先进称号。学校现是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排球训练传统校,科技特色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等。学校注重长效管理,从严治教,初步形成了“严、实、活、乐、新”为特征的教风和以“勤奋踏实、文明进取”为特征的学风。教师敬业爱生,追求个性化风格,曾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师。毛蓓蕾、顾家璋、徐佩玖、吴惠娟等特级教师和沈功玲、林佩燕等劳动模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更多「获奖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