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上海科技大学下设学院、书院、研究院所、科研中心等19个。本科招生专业12个,涵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信息、管理、创意与艺术、数学、历史等。
上海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院系名称 | 本科专业 |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理学)、化学(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工业设计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 |
ihuman研究所 | - |
材料器件中心 | - |
大科学中心 | -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shine项目 | - |
2060研究院 | -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 |
终极能源中心 | - |
上道书院、科道书院、大道书院 | |
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 |
资料来源:(学校官网相关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2022年,上海科技大学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截至2025年6月,上海科技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
学科建设类别 | 名称 |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esi学科排名前1%学科 | 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工程、临床医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物理学、生物学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 |
截至2023年12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科技大学已选聘常任轨教授342位、教学教授29位、特聘教授288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0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位。截至2024年12月,上海科技大学教职工总数1595人,其中常任教授序列和教学教授序列教师388人、特聘教授序列教师275人。
师资力量(部分)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丁奎岭、成会明、韩斌、王曦、沈文庆、饶子和、封东来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方家熊、龚惠兴、徐匡迪等 |
诺贝尔奖获得者特聘教授 | kurt wüthrich、michael levitt、roger d· kornberg、james e· rothman |
美国科学院院士 | chad a· mirkin、michael levitt、andrej sali、kurt wüthrich、roger d· kornberg、杨培东、蒲慕明、林海帆等 |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 杨培东、饶子和、林海帆、roger d· kornberg等 |
教学教授 | 韩福祥、洪洁 |
特聘教授 | 包信和、崔平、曹荣、程亚、程建功、褚君浩、陈以昀、陈卫标、陈学元、陈忠宁、陈效双、陈立东、陈立桅、丁奎岭等 |
截至2024年6月 |
上海科技大学本科生培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原则。研究生培养注重结合重大科学设施、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产业,立足学校定位和特色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截至2022年,上海科技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4门课程被认定为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3年,学校共获批市级课程/教改类项目11项、获得市级教学设计类奖项1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2项(本科)、校级优秀教改建设项目立项4项(本科)、校级教材建设项目立项5项。
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入选年份 | 级别 |
---|
物理学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9年 | 省级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1年 | 国家级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1年 | 省级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1年 | 省级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1年 | 省级 |
资料来源: |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线下)本科课程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
高分子物理(含实验) | 凌盛杰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科学与工程 | 廖奇峰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算法博弈导论 | 赵登吉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rna生物学 | 刘如娟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资料来源: |
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电力电子 | 傅旻帆 |
计算生物学 | 赵素文 |
经典模式生物学 | 童夏静 |
生命科学导论a | 杨海涛 |
色彩理论与应用 | 王颉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部分)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等级 |
---|
2022年 | 全方位、全流程’研究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本科)特等奖 |
2022年 | 面向国际水准、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研究生)一等奖 |
2022年 | 构建科教融合的层进式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研究型生命科技人才 | 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友好务实的合作关系,在外语教育、课程设置、多元文化教育、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试验和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截至2024年6月,上海科技大学已经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和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和签订了校际合作备忘录,并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签订了学生培养合作协议,在课程开发、教师进修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